圖書

《與廢墟為伴》:真實的考古學家與來自遺跡的誘惑

時間:2016-06-03 09:41   來源:鳳凰讀書

  來做一道填空題:

  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你印象中的考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答案是“神秘”“驚險”“遙不可及”還是“奪寶奇兵”“古墓麗影”or”盜墓筆記”……?

  在國內影視作品衝擊下,很多人可能會將“考古”和“盜墓”聯繫在一起。而考古領域的朋友每每談此就會痛心疾首義憤填膺。現在的你是不是腦子裏蹦出了無數考古印象,卻又感到深不可測?好奇是人類特有的天性,越是朦朧,你一定越好奇。考古究竟為何物?真實的考古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這本《與廢墟為伴》是國內罕見的,幾乎是唯一的,關於考古學家考古生活的紀實文學。

  這是一本讓你看過之後笑中帶淚的書,這是一本顛覆過去刻板印象的書。他們不是盜墓賊,不會隨便挖點什麼就發大財,也不會有事沒事就去打僵屍。他們不害怕毒蛇猛獸,面對小小飛蟲卻落荒而逃;他們四海為家,能徒手復原千年前傳説中的美酒,但迫於生計可能在自行車店打零工。這是一封寫給考古學家的情書,帶你重回考古現場,重新發現考古學家們的奇聞異事與真實生活。

  《奪寶奇兵》系列影片將考古刻畫的猶如英雄史詩,而實際考古中的考驗比電影中還要多。《與廢墟為伴》一書中記錄了他們經歷過的危急時刻:頸間盤著25分鐘內會把人毒死的大蛇,野外遭遇蜘蛛和蝎子在身上爬行和非洲殺人蜂的圍攻;他們也曾經歷與非法文物交易市場的生死博弈,遭遇部落爭鬥甚至灌木叢起火。考古,一場持久的考驗。考驗著韌勁、耐心和智慧,比起平淡無奇、按部就班的人生,考古學家的生活充滿了異域的情調和無懼的勇氣。

  勇氣是為危險準備的嫁衣。而除了不可避免又倒楣催的遇上“膽量考驗”,日常考古其實常常與寂寞相伴。探尋四方的途徑單調艱辛,又臟又累。和想像中的尋寶不同,他們研究的多是“不起眼”的東西,從石器和破罐到塵土。他們追尋遺物的來龍去脈,及一切蛛絲馬跡來判斷是垃圾還是具有考古價值的寶貝。他們隨身的裝備極其簡單,他們挖一個探方可能需要幾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有一點點線索,就足以讓他們歡呼雀躍,舉杯慶祝,更多的時候則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這卻毫不阻礙他們從破爛和廢墟中探尋歷史的真相。

  上天屠龍,在地打虎

  野外考古有限的條件使他們不得不掌握許多本領以適應生活。“等世界末日來臨時,你就會想要認識幾位考古學家了,因為我們既會生火,又會捕食,還會建造高山堡壘。”書中還記錄了難得的水下考古。而這種技能卻恰好給枯燥艱苦的生活平增了很多歡樂。《與廢墟為伴》中不止一次講到苦中作樂的場景,讀著覺得滿腔熱血甚至會滿眼熱淚。他們在野外自己宰割綿羊,用石器打制工具切割生羊,架火炙烤,然後感慨“嚯,黑曜石作為錘石居然比現代刀具還鋒利好用!”

  古人類學家和石器專家約翰 謝伊正在介紹如何打制石器。Photo by author Marilyn Johnson.

  或許,你早就知道中國北方曾是遊牧民族的領地,長城就是為了防禦他們進攻而建。遊牧民族多是逐水草而居,他們的每一次遷徙,都會留下一些痕跡,但考古學家們為什麼至今仍在長城以北的地方尋找石犁呢?要知道,石犁的使用者只會是古代的農民,而非牧民。想必在史前時期,在北京的東北方向聚居的人們,無論是什麼種族,都應該是農民。

  新的考古發現和不斷進步的科學一直在校正我們已知的歷史。

  你的確可以質疑歷史。戰爭多數情況下是由勝利的一方來記錄的,所以記載難免偏頗。但如果你面對的是具體的事物,就沒有質疑的理由了,因為它們都是由考古學家小心發掘出來的,他們的年代可以被真實測定。而這本《與廢墟為伴》,忠實記錄了考古學家工作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並將帶你與考古學家一起深入考古發掘現場,帶你重新認識真實的考古學家。他們將還原歷史的痕跡。建築、墳墓、骨頭、陶器、武器、塑像、垃圾堆,甚至還有破罐子裏的殘留物。

  幾百年前在這裡勞動的人,終於可以向我們訴説他們的故事了。除了獵奇寶物窺探秘密,《與廢墟為伴》更讓人震撼的是:關注考古人的狀態和命脈。還原歷史真相是理性的;而接觸歷史的皮膚是卻感性無比。

  【書籍資訊】

  書名:《與廢墟為伴》

  作者:[美]瑪麗蓮 約翰遜

  譯者:倪採

  顧問:袁媛

  出版:未讀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內容簡介】

  你以為的考古學家——工作比《古墓麗影》更刺激,經歷比《奪寶奇兵》更浪漫。他們暢遊世界各大博物館,掌握著人類遠古時代神秘的資訊,像探索未來一樣探索失落的歷史真相。

  現實中的考古學家——面朝黃土背朝天,下地挖土,下水撈寶,居無定所、入不敷出,隨時都可能失業睡紙箱,但為了夢想永遠堅持。

  這是一本讓你看過之後笑中帶淚的書,這是一本顛覆過去刻板印象的書。他們不是盜墓賊,不會隨便挖點什麼就發大財,也不會有事沒事就去打僵屍。他們不害怕毒蛇猛獸,面對小小飛蟲卻落荒而逃;他們天生浪漫,四海為家,能徒手復原千年前傳説中的美酒,但迫於生計可能在自行車店打零工。

  本書作者瑪麗蓮 約翰遜拜訪多位考古學家,與他們一起深入考古發掘現場,忠實記錄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帶讀者重新認識真實的考古學家。

  【作者簡介】

  瑪麗蓮 約翰遜,曾在《生活》《時尚先生》及《戶外》雜誌擔任資深編輯。

  【專家推薦】

  這部書以廢墟遺跡引導考古學科前沿,史學緊跟尋找獨特答案,既將豐厚的古典遺産激活在舊城故都中,又將綿長的精神遺澤塑造成一部人類的文明史。本書啟發人們重拾對歷史造物的信仰與謙卑,面向世界運用考古成果對話多元文明。

  ——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原總編輯葛承雍教授

  這是本好書。

  走近了真實的考古學家的作者,對這群頗具神秘色彩的人做了細緻、準確而生動的描寫。富於情節性的紀實筆法,相信能夠大大滿足你的好奇,增益你的知識。其中話題涉及中國,也會讓你感到親切。

  這的確是一本寫真正考古學家的好看的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真正的考古人許宏

  “折戟沉沙鐵未銷,誰人磨洗認前朝。”在生活裏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種地的,仔細一問是考古的;他們常年與廢墟為伴、與遺跡為友;他們的生活裏少了點茍且,多了些詩和遠方;他們的工作既有耕耘者的艱辛,又頗富探險家的懸念;伴隨古墓廢墟的他們究竟是一群什麼人,過著怎樣的生活,請跟隨《與廢墟為伴》,聽一位追蹤四年的女子如是道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資料資訊中心主任 鞏文編審

  這是一位百科全書式作者,關於考古學家探索人類歷史的百科全書式科普讀物!本書表現的睿智思想、思辯邏輯、生動文字、引人入勝情節,讓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慶柱研究員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