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當代中國出版社“小書館”系列叢書之《文言淺説》入選“2015年度中國好書”

時間:2016-04-27 13:04   來源:鳳凰讀書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晚,中國出版界最具有權威性的圖書出版活動,“2015年度中國好書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第一套黃金時間隆重播出。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推選,24本年度好書入選“2015年度中國好書”。

  其中,由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小書館”系列叢書之《文言淺説》一書入選了“2015年度中國好書”人文社科類獲獎圖書第二本。主辦方對該書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文言乃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言簡意賅,韻味無窮,能寫嫺熟優美的文言文譯者寥若晨星。兩位作者出身名門,一生浸淫于文史書畫,可謂大家風範。本書以短小精煉的篇幅,呈現了文言的歷程、文法、題材風格、應用範例等見骨見肉的精華。這是一部普及文言知識的精品之作。”

  一本寫于半個世紀前的小書,為什麼能夠入選“2015中國好書”?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它的作者又是何許人?收入該書的“小書館”叢書又是怎樣的一套叢書?……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當代中國出版社總編輯曹宏舉。

  一部普及文言知識的精品之作

  曹總編説:“該書是一本文言知識的入門讀物。在目前的出版物中,既有深厚的文史素養,又具情韻才氣的文言入門書,客觀的説,還是不多的。尤為難得的是,本書則二者兼備,其識見高妙。文字博雅,如鳳鳴高崗,月印清溪,令人傾心。

  該書也是我們編輯出版瞿蛻園、周紫宜的第二部作品,之前出版兩人的《學詩淺説》一書,就以其純正的古典趣味和妙語連珠的語言,入圍了《新京報》2014百種好書。

  後來瞿蛻園的弟子、文史專家俞汝捷先生向我們談起,早年他隨瞿蛻園學習時,看到過一本書,書名是《文言淺説》,與《學詩淺説》可謂是姊妹篇。一本講解文言的普及讀物要寫好是很不容易的,或是如某些教科書那樣一板一眼,枯燥乏味;或是全書資料堆砌,食古不化。而像瞿蛻園這樣的文史大家,自身又能寫嫺熟而優美的文言,由他們來寫一本文言普及讀物,又會是怎樣的呢?確實令我們很期待。

  這本書上世紀60年代初出版于香港,這次是50多年後內地首次出版。原書我們查了許多圖書出版目錄找到,也是頗多曲折。

  由文言高手撰寫,又帶有指導學員的目的,這就使得本書在知識傳授上嚴謹準確,淺顯實用。全書從簡述古文的發展歷程入手,接著講解文言有別於白話的主要特徵,重點説明文言虛詞的用法,再進一步指出學習的途徑與要點,最後以文白對照的各種書信為例,為讀者提供具體的範本。這樣的章節安排是很適宜初學者入門的。全書言簡意賅,韻味無窮,輕鬆活潑,如話家常。寥寥數語便能點破文言奧妙,品評文言韻味,展現文言之美。”

  被遺忘的大家

  據曹總編介紹,《文言淺説》的作者之一瞿蛻園,湖南長沙人。世家出身,其父瞿鴻禨為晚清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岳母則為曾國藩之女曾紀芬。他早年曾在南開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校執教。抗日戰爭期間,滯留北京。1949年後,寓居上海,以著述為業。曾被聘為中華上海書局編譯所特約編輯。瞿蛻園一生交友廣泛,與胡適、陳寅恪、章士釗、錢穆、吳宓、周作人、金性堯、齊白石、黃賓虹、鄭逸梅、沈尹默等諸多文化名家有學問切磋之誼。

  他少年時接受了嚴格的傳統教育,是晚清大儒王闿運的入室弟子,同時還拜王先謙、曾廣鈞等湘中名宿為師,並跟隨當年湘中名畫家習畫多年。此外,他的青少年時代,其父官場失意回到長沙故宅,常年與文人學士一起聚會暢飲,吟詩作畫,他也深受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後來他深情地回憶説:“一生所得文史安閒之樂,於此為最,每當春朝暢晴,海棠霏雪,曲欄徙倚,花氣中人,時或桐蔭蘚砌,秋雨生涼,負手行吟,恍若有會。”

  他很早即能寫典雅的古文和駢文,大學期間,發表了不少用嫺熟而優美的文言發表的文章,且這種使用文言的習慣保持終生。但同時他也用白話文寫了大量的文章,青年學者顧文豪評論説:“讀過瞿老文章的讀者想必都會感慨其文筆淵雅。作文言,醇雅紓余,春容大度。加之學有本原,論事析理,每能切中肯 ,卻無文人忮刻之習;作白話,爽潔疏雋,明麗齊整,雖全為白話,亦暗含合文言行文條佚,遂無新文學作者詞不達意之扭捏作態。”

  瞿蛻園是近現代文化史上屈指可數的大家之一,博學多藝,涉獵廣泛,著述宏富。他精研文史,對書畫也有很高的造詣,尤精於掌故之學,在諸多學術領域有開疆擴土之功。但由於歷史原因,他在當代學界少有人知,作品也刊佈極少。近年來,才逐漸引起學界的重視。學者們勾稽史實,為我們還原了一個完整的、真實的文史大家。有學者評論説,20世紀20—70年代50年間,國學領域可稱為大師的,唯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瞿蛻園四人而已,不可謂不高。這與他生前的寂寂無聞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對這樣一個在學術上有重大貢獻的人物,識其人,讀其書,還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位作者周紫宜是上海畫院最擅詩詞的畫家,有深厚的文言功底。早年先後師從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鴻的岳父蔣梅笙等名師學習書畫詩詞。其人才貌雙全,高雅風致,人稱“金閨國士”,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文壇、藝壇最活躍的才女之一,與當時著名的女作家蘇青、張愛玲、潘柳岱等齊名,香港作家董橋稱其為“再世易安”。

  努力打撈稀缺版本

  曹總編介紹,收入《文言淺説》的“小書館”叢書是當代中國出版社近年來重點推出的一套書係,它主要將20世紀初以來絕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價值的通俗文史作品重新發掘出版,自第一輯出版以來,在大眾讀者之中備受喜愛,受到廣泛讚譽,始終居於各大圖書網店圖書銷售排行榜。這套書中,有很多作者是令我們仰止的人物,多為一派一宗,于他們各自的領域開山立派,影響著當時的思潮與風尚。注入新理學的創立者馮友蘭(《中國哲學小史》作者),中國民俗學之父婁子匡,與王國維、吳梅並稱為戲曲三大家的齊如山(《北平雜記》作者),開美術史一代流派的俞劍華,等等。這也保證了這套書的高度、廣度和品質。這些“小而可貴的書”,都是以大手筆寫小文章,雖然沒有“大書”那樣洋洋灑灑的旁徵博引,但見肉見骨的精華,令人受益匪淺。它們不因時間而消逝,歷久彌新,書香滿口,為一般讀者可讀、可懂、可藏。

  曹總編告訴記者:因為出版的圖書多是年代久遠的,有的尋找起來頗為不易,比如《文言淺説》情況就是如此。但一本好書,幾十年來就靜靜地躺在某一個角落裏不被人知,現在被人找到,讓世人又重新看到、讀到,使作者的心血沒有白費,對編輯來説,那樣一種欣喜之感油然而生。

  曹總編透露:“本系列以匯集民國的圖書為主,今後,我們這套叢書將不僅僅限於民國的作品和文史哲內容,也會陸續推出明清以降以至於國外的一些人文作品,內容上也會涉及更廣泛的門類,甚至也不僅僅限於以前的作品,也會有現代學人的、未出版的作品。叢書所唯一堅持的標準就是高品質的內容、通俗可讀的文字和短小精悍的篇幅,以及版本的稀缺性。目的要為更多的渴望獲得人文素質的讀者,提供一份好吃又好看,還好消化的精神茶點。”

  曹總編説:“之所以以民國的人文類作品為“小書館”系列叢書前幾輯的主要方向,是因為這段時間的中國處於一個大變革時期,社會、文化等諸多當面都有強烈的衝突和變化。這些學者雖經歐風美雨的熏陶,但骨子裏深受傳統文化浸染,對歷史、對國家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他們那一代的學者從小受到嚴格和規範的舊學教育和熏陶,這樣一種國學童子功,是當代人零星的讀幾篇古典詩文無法相比的,他們對國學的闡釋和敘述,也更有古典的意蘊和真味。可惜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等原因,很多優秀的文化作品被湮沒的、被遺忘了,佈滿了厚厚的時間之塵,我們盡力所能及之力,通過重新挖掘,系列地出版,這也是我們向那一代中國學人表達緬懷和致敬的一種方式。”

  曹總編説:“這些湮沒了多年的小書,今天讀來,作者的學識,作者的才華和作者的溫雅依然清晰可感。斯人已去,但那一代人的治學傳統和旨趣,他們留下的文字卻還在靜靜地講述、綿延與流傳,激勵我們矢志不渝地去發掘,承繼與發揚。”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