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讓人想一氣讀完的一本好書——《醒獅風雲錄》

時間:2015-12-28 09:40   來源:鳳凰網讀書

  【基本資料】

  分類:歷史-中國史

  作者:馮壽淼編著

  開本:592頁16開

  出版時間:2015年9月

  定價:84.00元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5193-9

  這裡記述了20世紀上半葉那段浴火重生的歷史,展現了一個個為民族圖強而不惜犧牲、上下求索的風雲人物。

  【內容簡介】

  該書以紀實文學的手法,全景式地展現了20世紀上半葉一大批仁人志士在民族危亡關頭為救亡圖強所進行的不懈探索和浴血奮鬥的歷史畫卷,再現了當年國共兩黨團結抗日、一致對外、共赴國難、氣壯山河的情景,揭示了兩黨的先鋒人物不同的政治信仰、理論基礎、方針路線、軍事謀略、依靠力量以及由此帶來的力量消長和不同結果。全書人物眾多、矛盾衝突激烈、戰爭場面恢弘,文字生動、扣人心弦。閱讀此書,我們將隨著作者散文詩般的描述,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史中的各個風雲人物,窺見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走向強盛的歷史轉折。此書讓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歷史、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精神的享受和成敗的啟迪。

  【作者簡介】

  馮壽淼,1949年12月生,浙江黃岩人。1968年3月入伍,曾任團新聞幹事,武漢軍區《戰鬥報》社編輯,第20軍宣傳科科長、宣傳處副處長,師政治部主任,連、營、團、師各級政治主官;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理工大學政治委員,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陸航部政治委員。第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少將軍銜。曾發表軍事政治論文百餘篇,通訊、散文、詩歌50余篇(首),與人合著孫子兵法研究著作《戰略制勝》《戰略優勢》《戰略藝術》三部,並主編現代軍校創新辦學研究論文集《實踐、探索、結晶》等多卷。

  【精彩書摘】

  一、二十八畫生

  1915年秋,正在長沙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毛澤東,陷入了深深的苦悶。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打得難解難分,因"明治維新"國力迅速膨脹的日本,趁德國無暇東顧之時,出兵輕而易舉地攻佔了青島,控制了膠濟鐵路,取代了德國的殖民統治。而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成果的袁世凱,正緊鑼密鼓準備恢復帝制,為取得日本的支援,與日本政府秘密簽訂了臭名昭著的賣國條約"二十一條"……面對如此亂紛紛的國勢,這位深受新文化影響的青年學子,心裏涌動的是為國圖強的強烈的使命意識。

  (一)特立獨行的徵友

  秋季開學之後,毛澤東採取了一個令許多人感到新鮮的行動,他向各校園張貼了一張啟事--徵友。

  啟事用蘭亭帖體書寫,大意為:今日我國正處危急存亡之秋,政府當局無一可以信賴,擬尋求志同道合者共同組織團體,以其自策自勵及改造國家。凡對此有興趣的同學,皆請惠賜大函,約期當面聚談,以做進一步計劃。並標明:"來信由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陳章甫轉交"。

  署名為"二十八畫生"。

  這個來自湖南湘潭縣韶山衝的青年學子,他的名字按漢字繁體筆畫相加,正好二十八畫。他此時是長沙第一師範學校三年級的學生。

  他新近擔任校學友會的文牘。或許他在這裡所學的知識和多災多難的國情使他産生了徵友的強烈願望,他自謂是"極高之人,又是極卑之人",他希望探求世界發展變化的"大本大原",並常常為找不到答案而苦惱。儘管他周圍已經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學生朋友,但他還希望在社會上結交更多的"高人"做朋友,以便共同尋找解決難題的答案。

  事有湊巧,一位報館記者發現了這則廣告,他找到了毛澤東,問他是否同意把廣告登在報上。毛澤東欣然同意,並把署名提到了前面,變成"二十八畫生徵友啟事"。

  但即便這樣,響應者還是不多。

  據毛澤東後來接受斯諾採訪時説的,回應者只有3個半人。一個是羅章龍,他後來加入共産黨隨後又背叛黨。另外是兩個青年,後來變為極端的反動分子。"半"個叫李立三,他聽了毛澤東的介紹,沒有發表意見就走了,後來他成為中共歷史上"左"傾路線的代表人物之一。毛澤東説:"我們的友誼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但這種"和者雖寡"的情況,並不影響毛澤東形成一個真正的能夠研討大事的核心圈。

  1917年冬,已被選為學友會總務兼教育研究部部長的毛澤東,與蔡和森、蕭子升等商議,成立一個團體,以便"集合同志"共同研討"翻轉而為動"的團體生活追求,創造新環境。

  1918年4月,被稱為"新民學會"的一個團體組織,在岳麓山下劉家臺子的蔡和森家成立,到會者有毛澤東、陳書農、鄒鼎丞、羅章龍等13人;李維漢、周世釗等因事沒有到會。會上,經討論,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會章,以"新民學會"為會名。新民者,革新國民精神之謂也。所以規定會員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為宗旨。規定的行為有"五不":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會上,選蕭子升為總幹事,毛澤東、陳書農為幹事。不久,蕭去了法國,會務便由毛澤東主持。

  這個團體後來成為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前,探求救國之道的新型團體之一。

  (二)磅薄之氣的文章

  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署名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是《體育之研究》。這篇文章是他的恩師楊昌濟推薦給陳獨秀的。陳獨秀應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把他在上海創辦的《新青年》雜誌也移到了北京。時楊昌濟也到北京大學教授倫理學。

  陳獨秀讀後,感到其文氣勢不俗,即將毛澤東的這篇文章發表在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上,全文7000字。

  文章開宗明義,把體育與國力聯繫上了,説:"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象也。"他認為,身體是知識和道德的載體,對中學以上,均應德、智、體"三育"並重,説:"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並推崇在惡劣環境中磨煉身志的好處。他寫道:"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聖人者,抵抗極大之惡而成者也。"

  他的"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的著名格言,就是這時候喊出來,並寫在日記裏的。

  這可以説是青年毛澤東對體育鍛鍊的一個總結。他平常的鍛鍊項目很多:有自編的體操,有日光浴、風浴、雨浴、冷水浴、登山、露營、長途跋涉,而最愛的是游泳。

  他組織過百人游泳隊,到湘江暢遊,經常邀二三位同學到江寬水深處游泳,從盛夏到隆冬堅持不懈,並引古人詩"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自慰。他有時還會一個人在狂風暴雨之夜,爬上岳麓山頂,去體會《書經》上説的"納于大麓,烈風雷雨不迷"的情趣。

  但是,我們千萬別把這個師範生的行為,僅僅當作一個狂熱的體育愛好者來看,他在文明其精神呢!

  他對精神學養方面所下的功夫,絕對不亞於他在體魄方面的磨煉。

  崇尚"內聖外王"和經世致用的湖湘學風和從這裡走出的一大批名人,無疑給青年毛澤東以強烈的影響。

  毛澤東就讀的第一師範,前身是南宋理學家張縂講學的城南書院,和它一江之隔的岳麓書院,則是朱熹講學之地,在那裏挂著一塊寫有"實事求是"的匾額。

  明清之際在學術上獨樹一幟的王夫之是這裡的學生。近代,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湖南"將相集團"的胡林翼、左宗棠、羅澤南、曾國荃,鴉片戰爭前後的賀長齡、陶澍、魏源,維新運動中的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辛亥革命中的黃興、蔡鍔、陳天華、宋教仁等,大多在這裡就讀過。

  毛澤東進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的時候,辛亥革命已經兩年,長沙又成了新思想新文化的交會之地。

  在這裡,毛澤東不僅研讀古代典籍,還對西方的哲學、倫理學産生濃厚的興趣。在他難得留下的《講堂錄》筆記中,你可以發現他用柳體抄寫的屈原的《離騷》《九歌》。如今刻于武漢東湖的摩崖上的《離騷》,是他當師範生時留下的唯一書法精品。他對著力重刻《船山遺書》的曾國藩産生了極大的興趣,在《講堂錄》中摘抄了不少《曾文正公家書》《曾文正公日記》上的話,並寫下"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這樣的評語。

  毛澤東把楊昌濟翻譯的《西洋倫理學史》十分工整地抄錄下來,整整抄了7冊。他研讀德國康得派哲學家包爾生的《倫理學原理》,寫了《心之力》的論文,備受楊昌濟的讚賞,給他打了100分。

  毛澤東讀"有字之書",也讀"無字之書"。就在1917年的暑期,他邀了同學蕭子升,兩人草鞋、短褂,一把雨傘、一個挎包,帶著文房四寶外出"遊學",一路上以作詩、寫字換錢吃飯,歷時1個月,行程幾百里,走了5個縣,結交了農民、船工、財主、縣長、老翰林、方丈各色人等,寫下了許多筆記。一些同學讀了他的遊學筆記,都有自愧不如之感,稱他為"身無分文,心憂天下"者。

  總之,毛澤東風華正茂的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一時難以記述。但我們從記述他的諸多文字中知道,他在這裡已立志為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尋找救治的良方。

  所以到1917年6月,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開展人物評選活動,內容包括德、智、體3個方面,近20個項目。全校400多名學生參加,當選者34人,毛澤東得票最高,在德、智、體3個方面都有項目得票者,只有他1人;而"膽識"一項則為他獨有。

  (三)令人嘆服的預言

  如果我們對"二十八畫生"的書生意氣還不能很好理解的話,我們先把時間稍稍往前推移一下,就可追溯到他的"動機"或"動力"究竟是什麼了。

  1915年5月7日,那個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大頭(袁世凱),當總統不過癮又想當皇帝,為了換取東洋強國日本的支援,竟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消息傳出,舉國憤慨。一師學生把幾篇反對賣國條約的言論編印成冊,題名《明恥篇》,毛澤東在封面上用毛筆寫下4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這16個字剛勁有力,他的書法功底在此也可見一斑。

  毛澤東由此更加關心時事,並往往見解獨到。到了1916年的7月,有消息傳出日本大隈內閣將改組。大隈內閣是製造"二十一條"的罪魁,許多人希望他下臺後,日本對華政策有所改善。毛澤東則于7月25日給蕭子升寫的信中説:"無論何人執政,其對我國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誠我勁敵!"並斷言:中日之間,"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

  1937年,抗日戰爭果然爆發!這也是"二十八畫生"毛澤東令人驚嘆的地方。

  但這位師範生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他的人生道路,此後將與諸多的"二十八"聯繫在一起。

  【讀者評論】

  解放軍總參謀部一位醫生説:拿到書後,我翻了一下,立即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愛不釋手,幾乎連著讀完。乍看之下,《醒獅風雲錄》好象都是歷史書上的內容,但是,本書抓住重大事件,去粗存精,內容連貫,有很強的閱讀性。翻閱本書,有如見久別重逢故人之感。本書不僅可以讀一遍,還可以讀兩遍、三遍,甚至從中間某個章節開始,也能津津有味地往下讀。真是一本好書,是我最近幾年難得有興趣一氣讀完的一本好書。

  浙江一位縣委書記的感言:開始拿到《醒獅風雲錄》這本書,我只是隨便翻翻的,但翻著翻著就被吸引住了,越往下看越想看,我想要的內容裏邊都有記述,就放不下了,所以連續幾個晚上一口氣把它讀完了。可以稱得上上個世紀中國革命史的百科全書。

  濟南一位出版社社長的評論:此書從二十八畫生切入,選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對全書起了提綱摯領的作用,讀起來有破竹之感。

  江西景德鎮一位管企業文化的同志説:這本書不僅史料翔實豐富,而且編輯嚴謹,我快讀完了,還沒有發現一個錯別字,甚至標點附號也沒有不合適的。

  地質部一位老領導説:這本書很有創新,我每年收到的書不少,但真正能讀下去的不多。這本書我不但自己讀了,而且推薦我愛人也讀了,感覺非常好,把這麼多歷史事件串在一起,而且很有文采,叫人愛不釋手,這不簡單,所以要祝賀!

  上海一位轉業幹部給作者的短信裏説:謝謝您編了這麼好的書!我爸爸80多歲了,讀這本書愛不釋手,已誇獎了好幾次。我也將認真拜讀。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