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蔣勳破解莫奈之美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作者:蔣勳
[內容簡介]
莫奈的一張畫誕生了一個畫派。他在破曉的河口邊架起畫架,從黑夜的盡頭開始等待黎明,等待水面上第一道日出之光,畫下了《日出印象》。這幅當年飽受嘲諷的畫作,後來不僅成為劃時代的偉大巨作,他留下的光,更繼續照亮這個世界。
在莫奈的世界裏,沒有單純的顏色,他的顏色都是一種光。因為光,所有的色彩都泛著一種瞬息萬變的明度。莫奈引領我們開啟了另一種視網膜上的感覺,像是要拯救我們觀看的方式。我們感受到黎明破曉的晨霧浮游于水面,一朵蓮花靜靜綻放,我們感受到雨後垂柳上的水滴,滴入水池,盪漾起一圈一圈漣漪,我們感受到夕陽的光的倒影,一片沉靜的金黃,像是無限委屈,要訴説什麼,卻終究沉默逝去。
美學大師蔣勳親自執筆,解讀印象派大師莫奈偉大而迷人的藝術生命。莫奈的美學是光的信仰,也是生命的信仰。
[作者介紹]
蔣勳,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于寶島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于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説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説、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代表作:《美的沉思》《蔣勳説》《孤獨六講》《生活十講》《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蔣勳説唐詩》《蔣勳説宋詞》《美,看不見的競爭力》《蔣勳説中國文學之美》等。
[書摘]
作者序
印象派的命名者──莫奈
要在西方近代美術史上選一個大眾最熟悉的畫家,可能就是莫奈吧。
因此我也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是莫奈?
有什麼原因使莫奈的繪畫和大眾有了這麼密切的關係?
在巴黎讀書的時候,常常會一個人,或約三兩個朋友,坐火車到奧維(Auver),在梵谷最後長眠的墓地旁靜坐,看他在生命最後兩個月畫的教堂,以及麥田裏飛起的烏鴉。
風景的沉靜荒涼,像是畫家留在空氣中的回聲,還在回蕩呢喃。
我也去過吉維尼(Giverny)莫奈後半生居住與創作的地方,有他親手經營的蓮花池,有他設計的日本式拱橋,有開滿繽紛璀璨花朵的花圃,有他大到嚇人的廚房,墻上挂著一排一排大小不一的銅鍋,比我看過的豪華餐廳的廚具還要齊全。在擠滿各國遊客的莫奈藝術品複製販賣中心(他當年創作的畫室)看到《莫奈食譜》,圖文並茂,記錄介紹當年莫奈招待賓客調製的餐肴料理,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梵谷是藝術創作世界孤獨、痛苦、絕望的典型;莫奈恰好相反,他的世界明亮、溫暖,洋溢、流動著幸福愉悅的光彩。
因為這樣的原因使我更偏執地願意陪伴在梵谷身旁嗎?
也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大眾更熱烈地擁護莫奈嗎?
以上是動筆寫《蔣勳破解莫奈之美》以前先寫好的一篇短序。如今書寫完了,覺得“破解”的功課做完,可以再一次回頭去省視莫奈被如此多大眾喜愛的原因,再多説一點話。
莫奈是華麗的,他一生追求燦爛華美的光。他的畫裏很少黯淡的顏色,很少用黑,很少用灰,很少用深重的顏色。
莫奈常常帶領我們的視覺走在風和日麗的天空下,經歷微風吹拂,經歷陽光在皮膚上的溫暖,經歷一種空氣裏的芳香。
在莫奈的世界裏,沒有單純的顏色,他的顏色是一種光。
因為光,所有的色彩都浮泛著一種瞬息萬變的明度。我們稱作“色溫”──是色彩的溫度。
然而,色彩真的有溫度嗎?
如果閉上眼睛,用手去觸摸,可以依靠觸覺感知紅的熱,藍的冷,可以感知綠的介於冷色與暖色之間的複雜溫度嗎?
創立印象派的莫奈相信色彩是有溫度的,因為光緊緊依附著顏色,光滲透在顏色裏,光成為色彩的肉體,光成為色彩的血液,光成為色彩的呼吸,因此色彩有了溫度,色彩也才有了魂魄。
光是色彩的魂魄。
一八七二年,在破曉前,莫奈把畫架立在河岸邊,他等待著黎明,等待第一線日出的光,像一隻黃金色的箭。
一剎那間,在河面上拉出一條長長的光。
光這麼閃爍,這麼不確定,這麼短暫,一瞬間就消失幻滅,莫奈凝視著光,畫出歷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日出印象》。
一八七四年《日出印象》參加法國官方沙龍的競賽,保守的學院評審看不懂這張畫,學院評審長期在昏暗的、閉鎖的、狹窄的畫室裏,他們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光如此華麗燦爛,如此瞬息萬變。
莫奈的《日出印象》落選了。那一年莫奈三十四歲,他從十五歲左右就愛上繪畫,從漫畫開始,到十六歲認識了畫戶外海洋天空風景的布丹(E. Boudin),開始走向自然,走向光,走向無邊無際遼闊豐富的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