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頤和園測繪筆記——解讀皇家園林的前世今生

時間:2015-07-20 09:26   來源:鳳凰讀書

  作為北方皇家園林的代表,頤和園的建園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中期的清漪園。由於受到1860年英法聯軍的破壞,慈禧太后于1888年重修清漪園並改名為頤和園。在重修中,有的建築改變名稱,有的建築改變用途,有的建築位置有所移動……鼎盛時期的清漪園,與現在的頤和園相比,曾經有著更加壯觀的面貌和不同的設計理念。

  天津大學建築學教授梁雪梁雪教授三次(2006年、2011年和2013年)帶學生進入頤和園對園林中的古建築進行測繪和寫生,在測繪過程中他會詳細地記下日記和筆記,記錄現場測繪的情景和故事,也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靈感。對於他來説,這是與古建築、古代匠師對話的最好機會。他把歷次測繪的故事以及園林背後的建築密碼,匯聚在這本《頤和園測繪筆記》只中

  頤和園測繪筆記——解讀皇家園林的前世今生

  作者: 梁雪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5-2

  站在西堤上,

  由北向南眺望曾經測繪過的湖心島,

  十七孔橋、萬壽山以及位於前山的景物時,

  心中會自然生出一種“隔水相望”、“繁華退盡”的感覺……

  《頤和園測繪筆記》是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梁雪,帶領學生三次測繪頤和園(分別是2006年、2011年和2013年)之後,根據其間的日記和筆記寫作而成的一本日記體的隨筆集。

  頤和園是北方皇家園林代表,對其進行詳細的測繪,對於文化遺産的維修、保護和研究,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古建築測繪和現場寫生,又是梁雪格外喜歡的活動,因為這是他與古建築、古代匠師對話與溝通的機會。在測繪過程中,他會詳細地記下日記或者筆記,記錄測繪現場的情景和故事,也記錄自己的靈感與思考。

  本書雖是以時間為寫作順序,但從內容講,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一,測繪現場

  本書是首次詳細地記錄古建築測繪的全過程。以往僅能在梁思成先生的幾份測繪報告中讀到對測繪過程的零散記錄(如《薊縣獨樂寺山門考》與《記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築》等)。其間,還有師生共同生活、教學相長的生動描述,讀者仿佛置身其中,寫標牌,綁安全繩,拉卷尺,爬梯子,聽老師傅講解工程做法……還可以涉足一些未對遊人開放遊覽的地方,如霽清軒、養雲軒、介壽堂等。

  二,歷史的追懷

  所謂“往事無憑空擊楫,故人何處獨登樓”。從清末到上世紀60年代,許多具有歷史影響的政治事件都與這個位於北京西郊的園林有關,實際上,清末時頤和園的地位已經成為僅次於城內故宮的另一處政治中心。隨著寫作的深入,一些人物和事件漸漸地浮現出來,從光緒、慈禧太后,到袁世凱、康有為、王國維、張大千,再到毛澤東、柳亞子、彭真、梁思成……他們好像在園中的某個角落,從某個建築中走出來,引出發生在這裡的活動以及活動背後隱藏的政治動機和一段歷史進程。在歷史中,建築、園林和城市,更多地是以一種襯托歷史事件的背景出現的。

  三,從清漪園到頤和園

  作為一名建築史的研究者,梁雪更多的思考放在從清漪園到頤和園的園林格局和建築變遷的歷程。

  頤和園的建園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中期的清漪園。由於受到1860年英法聯軍的破壞,慈禧太后于1888年重修清漪園並改名為頤和園。在修建中,有的建築改變名稱,有的建築改變用途,有的建築位置有所移動……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頤和園實際上是經過歷次維修和增補以後的結果,對比鼎盛時期的清漪園,不僅時間上經歷了二百六十多年的風雨,園林本身的實體環境也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梁雪通過收集的歷史檔案與資料,加上在園中的實地考察,試圖整理比後期的頤和園更加壯觀的面貌和設計理念,並按圖索驥地將遺址與原始設計與今天的景物進行比對和考證,解讀清漪園的修建密碼。

  穿插在正文的中的還有梁雪教授在頤和園中一幅幅的水彩寫生和鉛筆速寫,有景,有人,還有園中快樂的貓兒們,充盈著濃得化不開的情愫。人與園的緣分,原本就不只是正襟危坐的歷史資訊的傳遞,梁雪説:“春風中夾雜著花香吹過來,又感到再好的文字和語言也難以描述眼前的風景了。”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