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為何來”2015中國玉器春季展暨大師新品發佈會今日在北京開幕。開幕式中,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描談及當今玉文化的發展。他表示,工業化、商業化不是玉文化發展的目的,“無論世道怎麼變,轉基因技術再怎麼發展,玉器和玉文化的內涵不會轉基因。”
本次展覽由中外首工美術館主辦,集中展出了22位國家級、省級玉雕大師近年來創作的200余件作品。
科技發展越快,手工藝價值越高
當下玉器行業的發展成了開幕式上嘉賓們關注的一個重點。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盛景濤表示,當前科技的發展並沒有削弱手工藝的價值。“玉雕是北京工藝美術的燕京八絕之一,是非常傳統的一門技藝。我的觀點是:科技發展越快,我們的手工藝價值越高。”
他強調,“作為北京工藝美術發展的一個主管部門,我們要堅定一個信念:工藝美術行業傳統的技藝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同時,盛景濤也指出,當前玉器行業仍存在一些問題。他説:“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我們産業的問題、人才的問題。大家也知道,近些年來,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們玉器行業只重材料,不是太注重技藝。我認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我想大眾會越來越認可技藝,會普遍感受到技藝的價值。”
工藝美術要發展,但也需要結構調整
説到玉器行業的現狀,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唐克美認為,目前的玉器行業、玉器市場都處於“調整階段”。她稱,在某些地方,五分之二的玉器産業都人去樓空了;但也有一些業內人士表示,並沒受到什麼影響。
唐克美説,這正表現了當前玉器行業的調整。對此,她表示認可,“工藝美術要發展,但同時也需要結構調整,我們的産品要更符合市場、符合大眾的需要”。
玉器和玉文化的內涵不會轉基因
除了對於玉器行業現狀的關注,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描在開幕式中也談到了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歷程。他認為,玉文化在中華文化的發展中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在中華文化的發展當中,有兩種事物佔據著重要地位:一種是玉器,一種是青銅器。在夏商週三代,玉器和青銅器皆為國之重器,享受至高無上的地位。後來,隨著鐵器的出現和使用,青銅器逐漸退出了國之重器,青銅文化也中斷了,但是玉文化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現在還有強大的生命力。”
他説:“大約10年前,著名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説:如果在中國找一個器物能夠代表中華文化,那就是玉器。費孝通先生沒有選擇瓷器、沒有選擇漢字、沒有選擇絲綢,他認為只有玉器能代表中華文化。儘管玉器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都存在,很多民族都很尊重它,但是形成一種文化的只有我們中華民族。”
在白描看來,“中華玉文化在多姿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構成序列中是一條主脈”。他還進一步解釋到,“有人説,儒教應該是中華文化的主脈,沒錯,但是儒文化的興起和發展要比玉文化晚好多好多年。而且我們看到,儒文化的很多資源和營養取自我們先人對玉器內涵的一種詮釋。”
談及當今玉文化的發展,白描表示,工業化、商業化不是玉文化發展的目的。他説:“無論世道怎麼變,轉基因技術再怎麼發展,玉器和玉文化的內涵不會轉基因。”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4月22日。(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