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故宮推春節相關文創産品:福筒、特色紅包熱賣(圖)
故宮文化産品:宮廷賜福八帝錢。
故宮日曆。
故宮文化産品專賣店門前貼著新推出的“福桶”産品宣傳海報。
遊客正在瀏覽故宮文化産品。
福桶。
一幅康熙題寫在景陽宮的楹聯——頌啟椒花百子池邊日暖,觴浮柏葉萬年枝上春晴,一對金瓜將軍門神,幾枚印有“永受嘉福”、百蝶金喜、福喜龍鳳帝璽等不同式樣的紅包,一張被譽為“天下第一福”的康熙御筆福字……位於北京故宮禦花園東南部的絳雪軒,年味十足。
絳雪軒原是禦花園中賞景休息之處,如今成為故宮最具代表性的故宮文化産品專賣店。時值春節,故宮博物院陸續推出了與春節相關的文創産品,有紅包系列、福筒系列、九陽消寒圖系列,以及雍正行樂圖周曆、雍正美人圖臺曆、故宮日曆等。
據故宮文化産品專賣點的員工介紹,紅包的累計銷量過千,周曆、臺曆早就銷售一空,三款“福筒”正在熱賣中,故宮日曆的銷量已超過20萬本,仍在不斷加印中。
讓文物活起來,讓它們與百姓的日常發生關聯。這是故宮推出這樣一批文創産品的初衷。
“故宮博物院有許多可以開發的文化資源,但如何真正符合公眾的需求,切實做到‘讓文物活起來’,我們在不斷嘗試。比如推出針對青少年的‘萌’系列‘宮廷娃娃’家族、飽含故宮元素的時尚生活用品;也根據不同年節時令、新開設的展覽,設計研發具有時效性、新鮮的文創産品。此次推出的與春節相關的文創産品,就是其中之一。”故宮文化服務中心銷售科副科長周劍雄這樣介紹。
之所以推出多個種類,也是故宮文創産品的設計團隊希望這些産品,能更符合年輕人的視角,更好地解讀故宮的文物、文化。
在與春節相關的文創産品中,較有代表性的應景之作——福筒的設計,可謂用盡心思。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故宮,書“福”有據可查。清朝自康熙皇帝開始,入冬書“福”字頒賜后妃近侍、王公寵臣,意謂天賜福祿。康熙皇帝當年用來寫“福”字的筆,名為“賜福蒼生筆”,被當作“吉祥法物”珍藏起來,代代相傳。雍正皇帝即位後,把“書福頒賜”定為成例。乾隆皇帝自稱傚法其祖父康熙。從乾隆二年(1737)開始,選定每年臘月初一為書“福”吉日,仍用“賜福蒼生筆”書寫第一個“福”字,以後歲以為常。
“故宮淘寶”的設計師從海量的文獻史料中,甄選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曾經書寫過的“福”字,禦制對聯,以及清宮張貼過的門神等,設計出康熙福筒、雍正福筒、乾隆福筒三款福筒。
此外,其他文創産品也都包含著不同的“歷史資訊”。
“金瓜將軍門神”是故宮博物院藏將軍門神宮廷年畫裏畫幅最大的一種,金盔金甲、大紅戰袍、手持金瓜、瀝粉貼金,多用於宮院正門。
“永受嘉福”紅包紋樣取材于故宮博物院藏品黃地紅蝠金團壽字紋蓋碗,是為慶祝慈禧皇太后的生日專門生産的瓷器。
“九陽消寒圖”鉛筆的創意則主要來源於故宮博物院藏緙絲《九陽消寒圖》軸。“在寒冷的冬日,追求溫暖、祈盼春天,是每個人心中都會産生的憧憬,《九陽消寒圖》正蘊含著這美好的寓意。”故宮文化産品商店的工作人員介紹。
春節作為中國人共同關注的一個傳統節日,是將文創産品與節日相結合的最好切入點。周劍雄説:“這些福字、對聯、門神等曾經張貼在紫禁城的文物,不僅是舊時皇宮的春節習俗,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承載著我們中國人對於春節的理解和記憶。”
在傳遞祝福的同時,這些文創産品也讓大家對故宮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從海量資訊中,甄選出來這些素材,它們都是有史料記載或者文物藏品能夠證實的。”周劍雄説。
未來,研發節慶相關主題的文創産品,將成為故宮文創産品研發的一個重要模式。故宮將運用故宮珍藏的文物,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出發,做更多嘗試。寫文/記者 張黎姣 攝影/記者 楊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