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務工人員辦詩歌朗誦會 吳曉波:工人階級一直被漠視

時間:2015-02-09 08: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彼處有忘卻,此處就有紀念。

  那一直沉默的存在,一旦走到臺前,會格外耀目。

  2月2日晚,在務工人員聚集的朝陽區金盞鄉皮村,舉行了一場詩歌朗誦會,並在網上直播。“我沉默的詩篇原是機器的喧嘩……”19位詩人朗誦了自己的作品,他們都是工人,從事煉鋼、採煤、鐵路、建築、爆破、製衣等形形色色的工作。代替90後工人許立志出場的是他的哥哥,朗誦他的遺作。

  也是2月2日,許立志的詩集《新的一天》在京首發。這本遺著是通過眾籌方式出版的,3000冊新書,即將遞送給眾籌的參與者們。

  在朗誦會上,財經作家吳曉波提到,2月3日他將出席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發佈儀式。“活在這樣諷刺的世界裏,不知道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吳曉波説,“但我相信,真正有靈魂的人,是在這裡的工人詩人。詩歌是這個時代最後的秘密。”

  那麼,讓我們談談工人和詩的故事,談談我們時代的“秘密”。

  詩集

  為了許立志,迎來《新的一天》

  “我的詩篇——工人詩歌雲端朗誦會”,詩歌評論家秦曉宇是主持人之一,最近兩年,他致力於把工人詩歌從公眾的盲區中拉出來。

  2013年,秦曉宇將工人郭金牛的詩《紙上還鄉》推薦給了第44屆荷蘭鹿特丹詩歌節,這首詩涉及富士康“十三跳”事件,作者曾負責安裝防跳網。秦曉宇撰寫了《共此詩歌時刻》一文,發表于2014年2月的《讀書》雜誌,文中特別提到了《紙上還鄉》的故事。

  看到這篇文章,作家吳曉波很感慨。“過往三十多年,中國工人階級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之一,可是他們一直被剝奪、被漠視、被低俗化,秦曉宇讓我看到了事實的另一面。”然後他邀請秦曉宇主編一本《當代工人詩典藏》。

  “工人詩典”的編輯工作遠比秦曉宇想像的困難,“一片深海,找到裏面的遊魚很不容易。”他看了無數打工詩人的創作,看到工友們在各自處境裏,被現實逼出的靈感。編輯過程中,他按照作者的年齡排序,希望藉此將詩歌和中國工業化進程聯繫在一起。其中有鞍鋼工人田力的《煉鋼,煉鋼》、巷道爆破工陳年喜的《炸裂志》、製衣廠女工鄔霞的《吊帶裙》、農民工鄭小瓊的《月光:分居的打工夫妻》……“在他們的詩句中,能感到中國轉型的滄桑變化。”從60後到80後,一代代工人在用詩歌訴説,然而秦曉宇心底一直有個願望:如果能有一位90後的農民工詩人,書寫城市化進程裏農民工的遷徙故事,才足夠完整。

  於是又有一番在部落格和各種打工詩歌論壇上的泅遊——終於,2014年3月底,他找到了曾在富士康打工的許立志和他的詩。

  “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他們管它叫做螺絲/我咽下這工業的廢水,失業的訂單/那些低於機臺的青春早早夭亡……”

  秦曉宇讀了許立志所有的詩歌。“這是把人生經驗和寫作經驗直接打通的創作。雖然不一定每首都好,但是他絕對算得上打工詩人以及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他通過電子郵件和許立志取得聯繫,表示希望收錄他的詩並會支付稿酬。“他很快同意了。我猜想他應該挺開心的。”

  “《一顆花生的死亡報告》直接‘抄襲’花生醬的産品説明書,有很深的意味。”一顆顆花生在流水線裏被壓榨,最終的歸宿是死亡。在秦曉宇看來,這首不像詩的詩,就如杜尚著名的現成品藝術《泉》——那只放在博物館裏的小便池。“如果説把馬桶放進博物館是在挑戰藝術的資本化,那這首詩就是在挑戰社會的資本化。許立志的詩裏有很多意象,像是大機器的小小零件,也有很多的死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離失所/咽下人行天橋,咽下長滿水銹的生活/我再也咽不下了……”

  2014年9月30日,許立志選擇縱身一躍,讓流水線變成一塊青春的墓地。第二天,許立志的微博發佈了一條預先設定的消息,只有四個字:“新的一天”。

  轟然一聲死亡的巨響,人們才知道,一個年輕的生命曾經這樣活過、抗爭過。隨後媒體一擁而上,這個流水線上的年輕詩人的故事被反覆講述了一陣子。

  “許立志深深地生活在死亡這個主題裏,不只是寫寫而已。”秦曉宇感到惋惜,“這麼有才華的年輕人,就這麼走了。”出事之後,他首先想到的是,為許立志出一本詩集。他和同事們找到了許立志的家人。這個過慣了默默無聞生活的家庭,不願意讓傷口再次撕裂,許立志的哥哥許鴻志拒絕了一切媒體的採訪。“我們本想在朋友間進行募捐,但是被許立志的家人拒絕了。”秦曉宇説,他們看到了許家的克制、忍耐和自尊。最終,紀錄片導演吳飛躍提議開展一場眾籌,以出書的名義,“籌措一些錢,替立志盡孝”。秦曉宇為此聯繫了吳曉波,他也是“藍獅子”圖書的出版人,吳曉波很痛快地答應了。

  2014年歲末,“一個底層打工詩人的遺著:許立志詩集《新的一天》”眾籌活動開啟,目標為6萬元,支援50元及以上的讀者可以獲得不同數量的詩集。今年1月15日活動順利結束,最終籌得136850元。除去出版、寄送的成本,其餘交給許家,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義務勞動。

  2月2日,《新的一天》首發式在作家出版社舉行,3000冊書將全部遞送給眾籌的參與者。秦曉宇説,未來如果還有加印的可能,版稅等事宜將由藍獅子出版和許家協商。

  朗誦會

  這些詩來自“底層”,聳入“雲端”

  紀錄片主要拍攝了六位工人詩人的故事,但還需要一個整體結構,於是就有了2月2日的“我的詩篇——工人詩歌雲端朗誦會”,未來它將剪輯穿插在紀錄片中。

  主人公們第一次相聚了。陳年喜、繩子、烏鳥鳥、吉克阿優、田力、魏國松、鐵骨、白慶國、鄔霞、老井等19位詩人來到皮村的新工人劇場,這些很少發聲的人走到了鎂光燈下。他們的“演出服”多半就是工作服,他們沒有修飾過的面孔,沒有動聽的嗓音,沒有抑揚頓挫的腔調,儘管排練時都把自己的詩背得滾瓜爛熟,但一上臺就變得格外緊張。

  “一雙手,加上另一雙手,是兩雙手/對,無數的手/從鮮嫩,到粗糙/從一個夜晚,伸向另一個夜晚……”(田力《煉鋼,煉鋼》)

  “一堆纍纍白骨……/地心太黑,太封閉,兄弟們/不要在此悄然低泣了/把你們悲慼、潮濕的靈魂/這條條悶熱、漆黑的閃電/都伏到我的肩上吧……”(老井《礦難遺址》)

  “我説著——這些多刺的油膩的語言/它們所有的刺都張開著/刺痛這柔軟的時代!”(鄭小瓊《語言》)

  工人們帶著各自的鄉音,用詩歌講述著自己的生活,也講述了世界原本的模樣,這是從泥土、流水線、巷道、鐵路、煉鋼廠、油田、服裝廠,從那些與“中國奇跡”息息相關的地方誕生的詩篇。新工人藝術團的許多抱著吉他,高唱《生活就是一場戰鬥》。

  劇場空間有限,但朗誦會搭載著網際網路直播被傳到了更廣闊的地方,動人的詩歌發自“底層”,聳入“雲端”。所有參與《新的一天》眾籌的讀者,都獲得了一張網路直播的入場券,還有網友通過購票見證了這場朗誦會。網友們紛紛留言,傳遞感受,參與直播,借助流行的彈幕,很多情緒飄過螢幕。“那會子工人是老大哥啊”……“真實。想哭。這些詩歌太珍貴”……“在醫院治療室外面排隊檢查,感謝有詩的充實,淚流滿面”……“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呀”……

  當舞臺交給許立志的哥哥許鴻志時,現場和網路評論都變得安靜。

  “我再咽不下了/所有我曾經咽下的現在都從喉嚨洶湧而出/在祖國的領土上鋪成一首/恥辱的詩”

  許鴻志並未多言,他低著頭讀了弟弟的幾首詩,包括這首著名的《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朗誦會上還播放了《夢中秋》,是難得的許立志生前的朗誦。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