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明星們不僅在賽場上“比武”炫技,也在賽場外“比文”寫作。逢奧運年,總有出版商會搭著奧運會順風車推出體育明星的自傳。
難道體育明星出書就只能是自傳?前女排國手趙蕊蕊、“九球天后”潘曉婷都在向我們證明,體育明星們也能寫科幻小説,也可以出版心靈感悟,從過往的“展示自己”轉變為“表達自己”。體育明星書的跨界,似乎成為了最近的一種趨勢和潮流。
體育迷轉化成讀者難度大
1995年,足壇名宿年維泗的《欣慰與悲愴——年維泗回憶錄》出版,該書從個人視角審視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足球的發展道路。在那之後,中國足壇掀起了一股出書熱,郝海東、李鐵、金志揚、閻世鐸、張吉龍、樓世芳都出了書。與年維泗選擇在晚年出回憶錄不同的是,此後的體育界人士,出書的節點往往是職業生涯的高峰期。
回顧近年體育明星們出過的自傳,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扎堆在“奧運年”出書,這也已有不少成功先例。劉翔自傳《我是劉翔》和姚明自傳《我的世界我的夢》,均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下半年面世,當年也正是兩人體育生涯的巔峰時刻。這也與國外運動員往往選擇在退役之後再回顧職業生涯呈現出鮮明對比。不少讀者認為,體育明星年紀輕輕就出自傳為時過早。但在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圖書策劃看來,現在流行出名要趁早,“名人不在職業生涯高峰期出書,生怕自己將來不紅了,書都賣不掉。”
體育明星要取得高銷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輕而易舉。“暢銷書一般與策劃、包裝、行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體育明星一般都沒有時間做這方面的工作。”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總編室主任楊迎會表示。不容忽視的是,賽場上的成績不僅會影響體育明星的名氣,進而也會影響圖書銷量。如李娜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折戟沉沙,過早被淘汰,其自傳《獨自上場》的銷量大受影響,而到了2014年,因斬獲澳網女單冠軍,她的自傳銷量飆升。該書出版社為此還在今年推出《獨自上場》增補版,新增3個章節4萬字內容。
從讀者群來看,北京出版集團人文社科事業部總經理安東稱,體育明星讀者群有個特殊的氛圍,即都是體育迷,然而把他們轉化成讀者的難度很大。畢竟體育迷往往是通過觀看體育比賽宣泄情感,走出賽場後,很少有人會細細咀嚼體育比賽背後的內容。
對此楊迎會表示認同,他還舉例説,不同性別的體育明星圖書銷量也有分化。楊迎會做過一個市場調研,“我發現一般情況下男體育明星的書會好賣一些,因為男體育明星的女粉絲的粘合度高,而女體育明星的男粉絲粘合度偏低。”
運動員出書表達層次提升
究竟這類自傳書能火多久?“畢竟奧運熱還是很短暫的,而具備暢銷品質的傳記圖書,傳主基本都是歷史文化內涵兼具的重要人物。”上述資深圖書策劃表示。不過,相比2004年劉翔獲奧運會冠軍後,出版界才匆匆約談劉翔,在一個多月內就出版《我是劉翔》的行為,如今的出版界在體育明星自傳方面的操作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生産鏈。
倘若出版社和運動員本身頗有誠意,經過一兩年的精工細作,運動員也抽出較多的時間參與撰寫或修改的過程,出好書的概率也就相對增加。如林丹在2012年8月推出的《直到世界盡頭》,在當年的第三、第四季度均入圍了開卷季度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的前15名。“現在更理性了,而且策劃含量會多一些。”楊迎會説,倘若哪個體育明星想出書或者出版社想約稿,會花費更多的精力進行策劃和打磨,“這是較以往一個很大的變化。大家都知道這個過程對書的命運産生的影響。前面的策劃越好,越經得住讀者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數運動員出版的都是自傳的情況下,也有體育明星在出書方面玩起了跨界。自2009年因傷病退役後,前女排國手趙蕊蕊悄悄寫起了科幻小説,去年,其小説《彩羽俠》還入圍了第四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説候選名單。被譽為“九球天后”的潘曉婷像其他體育明星一樣,也曾出過一本自傳《我不是天后》,但從近日她推出的新書《停在最好的時光裏》來看,潘曉婷開始轉型寫散文了。
“從體育明星圖書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以前單純賣名人,現在看是否勵志、看文筆是否好、個人經歷是否精彩,以及帶給讀者的閱讀體驗是否好。”楊迎會表示,以往體育明星往往通過自傳的形式展示自己,但是隨著社會需求以及他們自身的變化,他們也會慢慢地想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困惑和難處。“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因為讀者需求的擴大,作者本身的表達層次也在慢慢提升,表達的範圍也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