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的新作《素女經》
蕭軍的日記
鐘曉陽、黃碧雲的新作
記者 何 晶
7月16日,由香港貿發局舉辦的第25屆香港書展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書展為時一週,持續到22日。本屆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越讀越精彩”為主題,年度作家授予了董啟章。相對於劉以鬯、西西、也斯、陳冠中這前幾屆的年度作家,今年47歲的董啟章年紀最小,但他獲得這個榮譽當之無愧。至今為止,他共寫了20多部小説,無一不精雕細琢、構思巧妙。與此同時,香港作家黃碧雲、鐘曉陽、亦舒、李碧華等也在書展推出了各自的新作品。
寫作不必世家
17日下午,董啟章以“文學生活——寫作、自我與世界”為題做了一場講座,他的準備很充分,講稿已經提前寫好,併發表于7月的香港文學雜誌《字花》。講座內容非常形而上,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基本是在回答一個問題:文學到底有沒有用?會議室座無虛席,甚至有人站在過道上,但你很難判斷這些聽眾是否聽懂了他的演講,因為除了前兩排的聽眾會即時給出反應,後排聽眾似乎始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坐在前兩排的,是香港本土的年輕作家們,比如鄧小樺、韓麗珠、謝曉虹等。
講座結束,我特意來到文藝廊的董啟章專區,這裡不僅集中展示有董啟章的作品,還有他早年的手稿,以及各種舞臺劇所需的道具。比如香港早年的電報機、收音機,以及一些面具和樂器等等;而這些舞臺劇都改編自他的小説,比如《體育時期》、《天工開物 栩栩如真》。在一系列董家老照片前,意外遇見了董啟章的父母和他的兒子。董爸爸指著老照片説:“好多都不記得是什麼時候拍的了。”除了家庭老照片, 還有“董富記”厚厚的賬本,而“董富記”是促使董啟章寫下長篇小説《天工開物 栩栩如真》的直接來源。董啟章説,他祖父早年在香港開辦了“董富記”加工廠,專門生産縫紉機零部件,當時生意火爆,忙不過來,賬本記得密密麻麻。1960年代的香港有很多類似的加工廠,也因為製衣業的繁榮,為香港製造業帶來了鼎盛時期;後來隨著內地不斷開放,許多工廠搬遷到了內地,“董富記”也辦不下去,于1998年關閉了。我問董爸爸有沒有看過兒子寫的小説,他點點頭説有看過,但不太記得了。
香港書展從2010年開始設立年度作家,同時為年度作家設立專區,相較前些年,董啟章專區顯得異常豐富,不單是文學作品,還有不少老物件,或許這跟他的寫作與香港歷史緊密相連不無關係。他的《天工開物 栩栩如真》以家族史的寫作方式勾連出香港歷史,他筆下的V城和維多利亞港構成似真似幻的關係,王德威因此稱“香港有了另類奇觀”,他用筆創造出了“董富記文字工場”。相對於梁文道、馬家輝這類善寫專欄的香港作家,或許董啟章更能詮釋何為香港文學氣質。他有不少作品都出了內地簡體版,但據説賣得很一般,不得不感慨,好作品總是過於寂寞。
董啟章説,“近年來,香港本土文學活動數量明顯上升,但總體發展仍然留在邊緣,從賣書的角度看,你不會見到文學作品銷量的上升。”他希望自己能夠透過書展做點什麼,但坦白説,從今年的書展現場看,情況似乎並不樂觀。
賣書也要拼爹
和往年一樣,真正的文學作品仍然處在最低調的角落,而人頭涌動的攤位往往賣的是青少年教輔書籍、兒童啟蒙玩具、各種類型小説。比如水曼舞的“鬼語錄”系列,黑麒的“送葬師”系列,各種沒聽過作者名字的言情小説,噢,又怎麼能少了香港最紅的才子王貽興?出版社給他的書設了小專區,也確實有很多年輕人捧場,在不少港人心中,王稱得上是最能代表香港年輕作家的標誌性人物,這當然得益於他在電視臺擔任主持人。不無反諷的是,王貽興的老師是董啟章,可他倆的知名度之間至少隔著十個梁文道。至於文章到底寫得怎麼樣,人紅了誰還在乎文筆和才情啊?
就好比這回李敖又為他兒子李戡的新書站臺,齊齊在書展做講座,並接受媒體採訪。80歲的李敖和22歲的李戡就新書、兩岸政治、香港社會發展,以及李戡的學業等話題一一作出回應。坐在李敖身邊,22歲的李戡仍然像個稚氣未脫的未成年人。2010年,年僅17歲的李戡帶著第一本新書《李戡戡亂記》與李敖首次現身香港書展,今年他剛從北京大學畢業,受到李敖的影響,對近現代史特別感興趣,他花了大四一年時間完成了關於毛澤東的新書《國民黨員毛澤東》,在香港出版並於書展發佈。
李敖笑稱,我比李戡大58歲,所以我不是他爸爸,我是他祖父,“人到了一定年紀,就容易啰嗦,對此我是很警覺的。遇到重要的問題不得不説的時候,我會説幾句,但一般不會去干涉他的生活。倒是我經常提醒自己要每天洗澡,免得身上的‘衰敗’味兒讓年青人生厭。”李敖還説自己做學問的方法很笨,只懂不斷復習,全靠好記憶,他讚賞兒子懂得取捨,讀書速度極快,又能迅速抓到重點,更稱讚他為“天才”。見過誇兒子的,沒見過這麼誇兒子的。知道賣書不易,沒想到這麼不易。如今賣本書都要拼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