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大唐李白少年遊:只剩下名字的詩人

時間:2014-04-30 08:49   來源:搜狐讀書頻道

  書 名:《大唐李白少年遊》

  作 者:張大春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大唐,文治武功的極盛之世,一個以無比的自信和激昂風采擁抱世界的時代。原本最自由的詩,卻被賦予格律的法度,成為改變命運的手段。

  飄然不群的李白,心懷“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的理想,卻為何沒有科考資格,甚至隱瞞出身外出飄蕩,註定與整個繁華世道錯身而過?既然無從追隨時代的格律,寫詩恰是隨意的他,又如何作出無人匹敵的詩句以達天聽,成就“高力士脫靴,楊貴妃斟酒”的無上光榮?日後名滿天下的他,何以還是迷失了最初的自我,以至千載以下,人們居然多只記得他的名字而已?

  盛世背後、盛名之下,常常被忽略的,是自由的重負。後人所景仰、企羨、而追之不及的仙,不過是為俗世生涯所排擠在外的人;當現實的人生展開之際,詩句中的仙境,便也隨著時代的種種前提、限制,一點一滴地凋零了。

  李白,改變了唐詩,卻錯過了時代;而整個大唐,又怎麼錯過了他?

  《大唐李白》系列是作家張大春現代小説技藝與古典文化素養之集大成作品,擬以百萬字篇幅再造詩仙李白的一生、大唐盛世的興衰。首部曲《少年遊》透過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蹤遊歷,為讀者解開詩人的身世、師從之謎,勾勒出盛唐時代的斑斕世相。作者在小説和歷史之間捭闔出入,不僅以詩句推理出當時文人筆下心緒由來的內外世界,甚至大膽替李白“代筆”,對其詩作進行續補、改寫。虛實難辨,卻精彩叫絕,堪稱理性和知識的完美狎戲。

  作者簡介

  張大春

  臺灣作家,1957年出生,祖籍山東。好故事,會説書,擅書法,愛賦詩。著作等身,曾獲多種華語文學獎項。

  2013年,出版《大唐李白》系列首部曲《少年遊》, 融歷史、傳記、小説、詩論于一體,可謂其現代小説技藝與古典文化素養之集大成作品。

  《大唐李白》計劃共四部,一百萬字,後續三部分別為《鳳凰臺》《將進酒》《捉月歌》。

  書摘正文

  一 老對初芽意未凋

  新正剛過,立春日前夕,綿州刺史在自家門首貼了新作的詩句。這詩是刺史親筆,命從人把紙貼在壁間,一口氣寫下來的:

  終始連綿盡一朝,櫻垂雨墜頌觴椒。

  猶能幾度添佳咏,看洗寒冰入大潮。

  寫完了不肯離開,吟讀再三,反覆看幾遍,點頭復搖頭,還假作生氣地斥責一個掩嘴偷笑的使女:“不識字奴笑什麼?”那使女出身士族吏門,原本是讀了書的;但是即使識字,也讀不懂刺史的詩,尤其是“觴椒”。這裡頭用了典故,出自前代晉朝劉臻的妻子曾氏于正月初一那天獻《椒花頌》,後世流傳開來,就把“獻椒”當作過年應景的禮儀,或是一家人開春吃團圓飯稱作“椒花筵”。

  不過,在這裡,連作詩之時總是追求奇警的刺史都覺得“頌觴椒”太矯揉造作了。他之所以一直搖頭也是由於這個緣故。站在壁前思忖良久,他索性又在“觴椒”之後補了兩聯,把四句添作八句,一絕變成一律。這樣做,只有寫詩的人心裏明白:是為了用感覺上格局莊嚴宏大的體制,掩飾用典的造作。接著,他叫人來換了紙,張貼在門首,重新寫了,還當著那些恰巧前來賀節的客人們吟過一通:

  終始連綿盡一朝,櫻垂雨墜頌觴椒。

  郊迎新歲春來急,老對初芽意未凋。

  筆墨催人消節氣,心情問世作塵囂。

  猶能幾度添佳咏,看洗寒冰入大潮。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