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作家痞子蔡:互聯網時代文學很難再造流行語

時間:2014-04-17 08: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如果我有一千萬,我就能買一棟房子。我有一千萬嗎?沒有。所以我仍然沒有房子。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飛。我有翅膀嗎?沒有。所以我也沒辦法飛。如果把整個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澆不熄我對你愛情的火。整個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嗎?不行。所以我並不愛你。”15年前,在網絡尚不發達的年代,一本名為《第一次親密接觸》的臺灣網絡小說紅透了海峽兩岸,成為華語網絡文學的開山鼻祖。書中的經典臺詞和女主角“輕舞飛揚”鐫刻了80後一代的青春文學記憶。

  15年之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第一次親密接觸》的作者痞子蔡帶著新作《阿尼瑪》又回來了。本報記者借此機緣對其進行了專訪。盡管成名于網絡,然而痞子蔡至今也不認為自己是網絡作家,他說,“我是靠紙本閱讀的人。”但他也不否認網絡對文學生態的改變,“未來在網絡上創作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在痞子蔡看來,無論何時寫作最重要的還是心態。他說,自己很幸運,能把寫作當興趣,而非職業。

  1 

  “收費閱讀”讓網絡文學變味了 

  記者:現在寫小說,還會先放到網絡上,邊寫邊發,寫完再結集出版嗎?為什麼?

  痞子蔡:這十幾年來,我寫的每部作品,都會在出版前貼在網絡上。而且是全文,一字不漏。我不會說出“欲知結局,請到書局”這種話。將來有天我不出書了(也許過氣,也許沒人要出,也許覺得出書有困擾),只要我還寫東西,那就一定會放在網絡上。

  我知道作品放在網上會影響書的銷量,但我既然自認為不是作家,思考的邏輯便不能把書的銷量放得很重。我常覺得讀者給我的鼓勵或意見,絕非版稅可以衡量。

  我捍衛的不是“網絡”這塊招牌,而是簡單且自由的創作心態,還有跟許多朋友的默契。他們跟我也許只隔一個巷口,也許隔了一座海洋,但只要打開電腦,他們便能讀到我寫下的東西和心情,隨時且隨地。

  記者:如今的網絡文學生態和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能談談臺灣當下的網絡文學生態嗎?

  痞子蔡:臺灣也有類似起點中文網的網站,叫POPO網,但上面的作者和讀者不像大陸那麼多,所以臺灣網絡作家也不像大陸網絡作家每天碼字幾千字,也沒有特別能賺錢的例子。

  臺灣網絡作家要能賺錢,主要還得透過出版平面書籍,但暢銷的不算多,大陸網絡文學相較之下很興盛。目前在臺灣大概是晨羽、煙波、Misa等較具名氣。

  記者:你會通過移動終端閱讀網絡文學作品嗎?閱讀哪類作品?

  痞子蔡:我沒試過這種閱讀方式,事實上我幾乎都是靠紙本閱讀的人。我還是習慣傳統的閱讀方式,拿本書,一個人坐著靜靜閱讀。看的大部分是小說,題材以歷史和推理最多。

  記者:在內地,網絡文學多是通俗文學且泥沙俱下。除非成名,普通的網絡文學寫手生存狀態也不佳。能談談你對網絡文學未來的看法嗎?

  痞子蔡:網絡小說剛出現時,很多人甚至不把它當“文學”,當然現在還是有人不把它當文學。沒想到網絡文學迅速燎原,改變出版和寫作生態。自從出版社開始出網絡小說後,網絡小說就變了。很多寫手都會想盡辦法吸引讀者或出版社注意他的作品,以達到出書的目的。在出版社的商業機制還沒進入網絡前,網絡寫手的創作動機很單純,幾乎全是抒發心情的作品。簡單說,寫手的心態變了,網絡小說的樣貌因而改變。很多網站也有了“網絡收費”的行為,有些網絡寫手的收入甚至很高,這在當初也是很難想象。未來幾年,網絡文學的樣貌大概和目前差不多,或許會更興盛點,題材也會豐富點。不過我覺得寫作還是需要點時間沉潛和思考,多點思考和醞釀的話,創作的題材和作品成熟度我想會更多且更好。總之網絡的寫作環境永遠在變,只有寫作時要用心這件事是不會變的。

  記者:你認為未來所有的文學都會在網絡上創作,在網絡上呈現嗎?

  痞子蔡:我不敢說“所有的文學”都會在網絡上“創作”,但隨著科技和網絡更發達便利,在網絡上創作的比例會越來越高。因為未來寫作大概都是在電腦、智能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完成,用稿紙寫作或許會絕跡。因此只要網絡上有適合的平臺,作者是很容易在網絡上創作。

  而所有的文學都會在網絡上“呈現”,我相信這是很可能的,當然這不意味著書本會絕跡,只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有在網絡上呈現的方式。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