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蕭紅
1936年春,蕭紅攝于上海魯迅居所前
蕭紅與蕭軍
2011年是蕭紅誕辰百年,但她其實只活了31歲。從她去世的1942年到今天,這70多年的時光,從宇宙眼光來看,自是滄海一粟。但對於一個女作家來説,可謂理解與八卦共生,流言與傳奇齊飛。自然這也是電影表現的好題材。
2013年3月8日,霍建起導演的《蕭紅》在全國上映。
一年過去,又是春日,很多讀者正期待許鞍華,她導演的《黃金時代》,湯唯演繹的,又是怎樣的一個蕭紅。看過《黃金時代》樣片的著名作家王安憶,公開肯定該電影對蕭紅的愛情生活展現,讚之是“堂正的八卦”。
光影流動,身影映現,生動如真。然而一個作家,傳奇不應只是適合銀幕的“八卦”,哪怕是“堂正的八卦”。她的文采精妙,她的思想動蕩,她的靈魂細末,最好的容器,仍然在她的文學作品裏。
她的寫作是“本能寫作”
“七月十五盂蘭節,呼蘭河上放荷燈。大家一齊等候著,等候著月亮高起來,河燈就要從水上放下來了。大概是幾千幾百隻。燈光照得河水幽幽發亮,水上跳躍著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會有這樣好的景況。當那河燈流到極遠的下流處的時候,看河燈的人們,內心裏無由的來了空虛:那河燈,到底是要漂到哪去呢?”在現代文學研究專家、張愛玲研究者止庵看來,蕭紅的文學天分很高,“世界上的優秀作家中,有一種作家的寫作,可以被稱作‘本能寫作’”,“才華近乎赤裸地直接表現,無拘無束,沒有固定的章法。蕭紅就是這類作家的典型。你看《呼蘭河傳》開篇第一句:‘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這樣的句子,給人感覺就是沒有推敲,沒有細想,她就直接這麼寫出來了。”
止庵並不專門研究蕭紅,但止庵給予蕭紅足夠的關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順口就提到蕭紅《呼蘭河傳》裏的句子,可見其熟稔。他説,“我對蕭紅的評價是這樣的:她最好的水準,是非常好,特別好。比如她的《呼蘭河傳》、《小城三月》、《回憶魯迅先生》,都稱得上是現代文學經典傑作。但是,我不得不説,其他不少作品,就非常一般。作家的作品當然不可能筆筆都好,但是蕭紅的作品水準,落差顯得特別大。我想這跟她過世太早,生活經歷太曲折,再加上她並未受到足夠系統的教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