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自殺時代”的來臨?
——二十世紀早期中國知識群體的激烈行為和價值選擇
書 號:978-7-300-12510-7
著 者:海青
策劃編輯:譚徐鋒
責任編輯:王琬瑩
封面設計:蔡立國
出版時間:2010.8
作者簡介
海青,女,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後。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論著散見於《新社會史》、《新史學》、《史林》、《讀書》、《開放時代》、《社會學家茶座》。
內容簡介
在現代理性的考量下,“死”相對於“生”沒有任何優先價值可言,自殺只能是一種“短見”,而歷史中的人們卻曾面臨“死亡”易、“自殺”難的處境。生死成為話題,經常在混亂年代或鼎革之際出現。本書探討清末到五四時代知識群體對暗殺、自殺、好殺等時代問題的討論以及就生死、自我、愛情、倫理等生命基本問題形成的意見與想像。對問題的論述圍繞激烈行為、死亡事件和人物個案展開,盡力追溯事件、輿論和人物思想所關聯的時代資訊,從中觀察自我價值在中國現代革命進程中的生成和消解過程,這也是對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形態和路徑選擇的一種解説。
名家評論
史界不見“心史”者久矣!“知人”與“論世”,向為撰寫古史者所並重,然現代史學長于“論世”而昧于“知人”,治史模式每每趨同而自閉,書寫風格往往單調且乏味。在本書作者看來,“自殺”乃時勢抑壓下人之行為激變,為世事遭際與人心互動之隱喻表達,絕非統計學意義上之案例分析所能呈現。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深描,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感覺的世界——自殺與他殺,同塵與絕塵,愛與恨,生與死。我深信,本書透過“知人”來深究世態變化的路徑,在未來中國歷史的書寫中必將具有特殊的典範意義。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特聘教授 孫江
顧名思義,本書乃是一部研究自殺的專著。在作者的筆下,有憂鬱寡歡而死者、有拒婚不從而死者、有決然赴義而死者,還有集體自殺者……他們或她們,生而默默無聞,卻以其非常之死留名身後。逝者逝矣。生者是如何追憶死者的呢?死者的故事又是怎樣被不斷演繹和咀嚼的呢?作者條分縷析,娓娓道來,令人叫絕。本書不止為精密的歷史考證之作,更是文學研究者求之而難得的力作。
——日本神戶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科副教授 濱田麻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