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肖邦不住17號》

時間:2009-06-09 14:13   來源:北京晚報

  作為當年《愛樂》主編的曹利群,猶如一位虔誠的音樂“傳教士”和“布道者”,近二十年來編輯、翻譯、出版了許多重要的音樂書籍,而他自己也是筆耕不輟。眼下談音樂的書不少,但曹利群的音樂文字與眾不同:至性、至情、至誠、至理,絕非一般意義上的泛泛而談,比如手頭的這本《肖邦不住17號》。

  曹利群的音樂文字有著一以貫之的人文情懷。他為紀念肖斯塔科維奇誕辰100週年而作的“哪怕砍斷我的雙手”、為富特文格勒“辯護”的“把德意志音樂鑲進歷史之墻”以及俄羅斯民歌手記“播種苦難收穫堅強”等等,其視角已超出了音樂的層面,直指人性、民族、歷史……作者猶如一位悲天憫人的智者,透過音樂、透過當事者的人生命運,抒發自己對音樂以及這個世界的所思所悟。有朋友説,曹利群的這本書與其説在寫音樂欣賞音樂逸事,不如説是在表達自己的音樂心跡。裏面少了很多對非音樂愛好者的“解釋”和“普及”,多了很多與同好交流的對話型文字。他甚至直接列舉了他喜歡的馬勒作品名單,而根本不在乎是否符合評論家們的共識。

  正因為如此,他的文章往往獨出心裁,深思熟慮。比如他詮釋馬勒第二交響曲、貝多芬第六交響曲的“生命的追問”和“自然禮讚”、闡述肖邦音樂特色的“肖邦的迷幻花園”、分析肖斯塔科維奇弦樂四重奏“更多的人死於心碎”、漫談鋼琴協奏曲的“起于優美,止于崇高”等等,其精到、深刻,讓人覺得無法再去寫同樣題目的文章。沒有對音樂的赤誠之愛,沒有對人性的終極關懷,是難以寫出這樣的文字的。

  關注東歐那些弱勢的、在歐洲音樂歷史上不在主流地位的作曲家,比如愛沙尼亞的阿沃帕特、喬治亞的坎切裏、波蘭的戈萊斯基,是這本書的另一個特色。尤其對捷克作曲家亞納切克情有獨鍾,前後幾篇文章廣徵博引,鞭辟入裏,闡述了亞納切克與眾不同的偉大和對當代音樂的深刻影響。其音樂比較的視野也很開闊。他是這樣描寫瓦格納與德彪西之間的區別的:“德意志的陽剛宣泄在瓦格納的和聲與配器裏,而法蘭西的陰柔不也流淌在德彪西精湛的和聲裏面?”“古典主義是德意志的,浪漫主義是歐洲各民族的,只有印象主義是法蘭西的。”在“《指環》的三個文本”中,對瓦格納的《尼伯龍根的指環》也頗多見解:“假如把《指環》作為一個政治思想的文本來解讀,我們會發現這是個自相矛盾的大雜燴……因此,《指環》希冀追慕希臘悲劇和莎士比亞的偉大傳統的夢想灰飛煙滅了……只有在音樂文本的意義上,瓦格納大獲全勝。”諸如此類的精闢見解,在他的音樂文字中經常出現。

  人要説真話並不容易,往往有各種顧忌。寫樂評的人要都能做到直抒胸臆,那文章就真的好看了。

  肖邦不住17號,住在哪? 肖邦住在你心裏!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