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梁鴻文學評論三部曲之一《作為方法的“鄉愁”》

時間:2016-08-03 10:19   來源:中國青年網

 

  近日,由中信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作為方法的“鄉愁”》出版發行,此書與《“靈光”的消逝》、《外省筆記》合稱梁鴻文學評論三部曲。

  本書試圖從語文學的角度,通過對《受活》核心詞語和象徵符號背後所涉及的詞義變遷、歷史語境和種種社會生活衝突性存在的分析,進入言語的語言系統,去尋找它的起源,它背後所可能蘊含的文化心理機制,以及被我們自己和時代所遮蔽的東西。借此,探討當代中國政治生活的想像邏輯和當代話語暗喻結構的特點,進而考察文學以何種通道達到對它所描述的生活的展示。

  本書作者梁鴻,為學者、作家。現任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曾出版非虛構紀實文學作品《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文學作品《神聖家族》。也致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文藝思潮研究。曾發表和出版多篇論文和專著:《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等。

  作者在書中説:“一種真正的人文主義態度是從自身——“民族”和“自我”的雙重自身——的經驗、體驗和倫理感出發,從內部的歷史與原點出發,去發現其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在這裡,重回語文學也許是最基本的方法,對語言的考察正是把被遮蔽的歷史不斷敞開並和當代不斷對話的過程。”作者認為,對文學文本語言、詞語的追問,可能是文學批評最基本的起點,同時,也是最具鄉愁性和人文主義的起點。作者還援引了薩義德的觀點,即重回語文學,就是重回人文主義,通過對語言的溯源重新回到歷史生成之初,去尋找那言詞背後的“歷史生成”,“人文主義是努力運用一個人的語言才能,以便理解、重新解釋、掌握我們歷史上的語言文字成果,乃至其他語言和其他歷史上的成果。以我對於它在今天的適用性的理解,人文主義不是一種用來鞏固和確認‘我們’一直知道和感受到的東西的方式,而毋寧是一種質問、顛覆和重新塑形的途徑,針對那些作為商品化的、包裝了的、未經爭辯的、不加辨別地予以合法化的確定的事實呈現給我們的那麼多東西,包括在‘經典作品’的大紅標題下聚集起來的那些名著中所包含的東西。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