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這一系列書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記錄並紀念中國這最後一批神探,他們是真正的職業警察。”薩蘇告訴北京晚報記者,他採訪的知名刑警大部分已經退休,沒有退休的也已經走上領導崗位,不再從事一線刑偵工作,但當年他們叱吒風雲,是“福爾摩斯式偵探”最風光的時候,“京城四小名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痕跡學、法醫學、犯罪心理學等越來越專業和規範,老式的探案方式逐漸被淘汰。
“這些東西以前也有不少人寫過,但都是以獵奇的方式寫的,其實這些警察破案的邏輯性非常強,老一批的警察中很多人都有福爾摩斯情結,這樣的警察他們願意跟你聊案子,他會把整個故事的脈絡整理出來。”薩蘇説,“我跟他們還挺有共同語言的,其實中國的案犯很多都是絕頂聰明的,和他們鬥智鬥勇這些‘神探’必須更加聰明。”
“我所寫的,都是真實的案件,細節之處可能會有誇張,包括把我個人穿插進案件之中,那只是為了把案件連接起來,但偵破過程、案犯的情況,我會嚴格按照真實的材料來寫。” 薩蘇為此特別説明這種真實中也帶有虛構的成分:“案件的偵破過程不免涉及一些偵破技巧和鬥智經過,其中關鍵部分我依照幾位警官的意見作了修改,以避免有人照此效倣,造成負面影響。”
“京城四小名捕”的傳奇故事
《京師四小名捕傳奇》中的“四小名捕”之一老宋是這樣一位人物:曾單刀赴會,從某個“自爆勇士”手裏搶下十七公斤炸藥,保住了一座居民樓。而另外一位名捕“尹”就更具有傳奇色彩:尹人稱北京站的“門神”,以抓逃和破獲突發案件著稱,經尹的手抓捕的案犯足有近千人,以致某越獄案件中,為首的老犯寧可徒步穿越內蒙古也不肯坐火車經過北京站,就因為那兒被視做“鬼門關”。薩蘇調侃道:“老宋説,尹的運氣邪門,穿拖鞋出去買個菜,都能順便逮到匪徒立個二等功。”
就是這麼個穿拖鞋抓到匪徒的事兒,讓薩蘇動心開始寫警察系列。“當時聽了那個故事,我心裏就存了個寫寫他們的念頭,而且還悄悄給這四位起了個綽號:四小名捕。”薩蘇解釋,為什麼叫“小”呢,其一是這幾位不好意思説自己“大”,其二是因為他們辦的都是“小”案子,“所謂小,也就是指謀殺、爆炸、越獄、綁架、強姦這些案子。”薩蘇這裡顯然開了個玩笑,這些並不小的“小”案子中以小見大,可以窺見這一代警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風采。
專訪數百位刑偵高手
今年年底即將出版的《薩蘇探案之捕風鐵鷹》目前正在寫作中。薩蘇一直想寫關於一位北京的老刑警隊長的故事,這個隊長名字裏有個“鷹”字,大家都叫他“老鷹”。薩蘇原本將這個系列取名為“京城六扇門”,第一本就叫《京城六扇門之大地飛鷹》。“後來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吻合,這位老隊長雖然名字裏有個‘鷹’字,但見到了真人你會發現他是個地地道道的‘老虎’,而且是個很狡猾的老虎,你覺察不到他在捕捉你的心理活動。”薩蘇頗有意味地説,“他是個粗中有細的人,一直負責好幾個大案子。”
為了更加真實地還原案子,薩蘇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學習專業的刑偵知識,對國內數百位刑偵高手、法醫、警察進行面對面的專訪,以及對案發當事人的採訪等。目前薩蘇正在連載67個情節曲折的案子,環環緊扣,欲一氣呵成,這在中國“偵探文學”史上是少有的。比起柯南 道爾、東野圭吾等人的偵探小説,薩蘇筆下的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他通過對案件相關的各方進行採訪、核實,一筆一筆勾勒出整個案件的輪廓。“這裡沒有聳人聽聞的虛構,但事實遠比虛構更驚人。”
骨齡鑒定誤差三個月
2017年,薩蘇還將寫作《薩蘇探案之法醫晶晶》一書,説起這位“晶晶”可就來頭更大了。薩蘇口中,這位女法醫“是中國骨齡鑒定的開拓者,她樣子很儒雅,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但看上去只有四十歲。”薩蘇回憶,晶晶法醫剛剛破解了一個骨齡鑒定的難題,她的鑒定結果與本人的真實年齡完全一致,“55歲零3個月”。薩蘇讚嘆,她的成果讓我國法醫骨齡鑒定比美國還要準確和先進,“她對外稱誤差為三個月上下,這已經非常難了,她私下跟我透露其實準確率可以達到一個月上下,而且簡單,一套X光片就解決問題了,有些國家鑒定很麻煩,還要用到碳14什麼的。”
此系列的最後幾本薩蘇計劃創作關於國際刑警的主題,目前他已經展開了採訪,預計2017年會出版《薩蘇探案之國際刑警》。十幾年來,薩蘇筆耕不輟,工作之餘出書50余本,成為國內頗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今年,薩蘇還開了脫口秀視頻節目、“老薩有發現”微信公眾號,他寫的書已經開始了有聲版、影視版權的延伸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