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張煒:閱讀不是 “知道而已”

時間:2016-05-16 09:34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我們應該盡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去享受那時候寫作者曾經經歷過的緩慢的寫作。”近日,在山東教育出版社主辦的《張煒文存》新書首發式上,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張煒,為到場讀者帶來了題為“數字時代的文學閱讀”專題講座。在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中,張煒結合自己的閱讀寫作情況,用理性分析和文 學語言呼籲讀者回歸紙質閱讀。

  看清數字時代的優勢和缺陷

  在數字時代,每個人都被數字內容所捆綁。一部智慧手機,不僅佔用了人們的閱讀時間,還控制了很多其他的興趣和時間。有些讀書人對數字閱讀非常排斥,張煒則認為沒必要這樣,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看清數字時代的優勢和缺陷,個人的閱讀生活才會有更好的計劃、對策。

  文學閱讀能否被數字化、電子化?張煒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我是特別癡迷、熱愛新技術的人,是比較早用電腦寫作和電子閱讀器閱 讀的人。”但正因為數字閱讀的時間很長,張煒越發感到它帶來幫助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總覺得電子閱讀器熒光屏過於冷漠,它缺少撫摩的溫度,不能讓我像對待紙質書那麼親近。”

  網路表達的便捷,喚起了全民寫作的巨大熱情與空前的創造力。張煒認為,全民寫作時代的到來,這是一個民族的幸福。但正因為大多數寫作者不夠專業,網路傳播的便捷,使得個人創作變得輕易、即興,甚至多少有點粗糙、廉價。“過去讀到一本好書,我會忘記一切,沉浸其中,讀上很久。數字時代的文字量巨大,太碎片化,讓人有一種被包圍和淹沒的體會。”張煒説。

  “知道而已”與“知道之上”有差異

  “生活中有兩種書,一種是知道就可以。文學閱讀是另外一種,不是‘知道而已’,是知道之上的那一部分,需要讀者慢慢感悟,了解作者在寫作中的內心波動。那種很微妙的感覺,如果體會不出來,你的閱讀就沒有幸福感。”張煒認為,如果文學閱讀只是“知道而已”等於沒有閱讀。現在有個可悲的現象是,很多人忽略了“知道而已”和“知道之上”之間的差異。

  網路上的海量文字,需要有很大胃口把它吞下去,你有這樣的胃口嗎?張煒向讀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他認為,如果不停“吞食”網路上的內容,個人的閱讀享受會大大降低。張煒提倡“狹義的閱讀”——讀經典作品。但大量“文字垃圾”在讀者和經典之間,形成出一道很高很厚的墻。

  “當那些快速形成的文字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會不自覺地認同這種表達方式,接受它的思想觀點。”張煒分析説,數字閱讀帶來的 威脅是它磨平了人們敏銳的思維能力,這是非常可怕的。人們生活在瑣碎和快速的環境中,流向了低品質的閱讀,沒有精耕細作,沒有等待、經營的耐心,變得浮躁。“這樣一種生活,沒有幸福可言。”張煒如是下結論。他向讀者們提倡,盡可能回到遙遠的過去,去享受寫作者曾經經歷過的緩慢寫作,體會寫作者曾經經歷過 的那種沉穩、個人、孤獨和寂寞的思維狀態。

  回歸紙質閱讀和寫作並不難

  在數字時代回歸紙質閱讀和寫作,對你來説困難嗎?面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的提問,張煒的回答是:“一點都不困難。一開 始面臨新技術出現,曾經心嚮往之,並且親自實踐、用電腦寫作,在網上發表作品。但隨著年齡增長、認識深入,我覺得紙質閱讀與寫作,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張煒分享了自己寫作時的“怪癖”。他把寫字的筆分為3種——圓珠筆、簽字筆和鋼筆。“圓珠筆在紙上滾動很快,在有些文字需要速成的情況下,就用圓珠筆;當我覺得需要稍微鄭重一點、用一點功夫,我一定選擇簽字筆;當我寫長篇時,那些內容在我腦海中經營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是一件非常鄭重的事情,我一定把我攢的最好的鋼筆和墨水拿出來,正襟危坐,一筆一筆地寫。”張煒説,鋼筆寫快了,會劃破紙張。“工具和産品的品質是息息相關的。我一點兒也不想追求速度,想回到過去的、手工的、個人的寫作。”“作為寫作者,我力求讓自己回到那種相對保守、封閉的環境,去經營我個人的思想 和藝術,閱讀我也願意如此。”張煒説,他永遠相信,數字閱讀不會替代傳統閱讀。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