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新華字典》一直執行低價策略 不斷修訂升級

時間:2016-04-18 09:09   來源:山西晚報

  50年代版本

  60年代版本

  70年代版本

  4月12日下午,在倫敦,吉尼斯世界紀錄高級副總裁馬克弗里加迪正式確認《新華字典》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截至兩項紀錄統計的計算時間(2015年7月28日),《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

  一直以來,關於“最暢銷的書”,説法很多,有些人説是《聖經》,有些人會説是《毛主席語錄》,還有些人説是《小王子》,甚至《哈利波特》系列也曾被這樣形容。這一次,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周洪波介紹,“吉尼斯世界紀錄在近一年的時間裏完成了數據調查、匯總、審核等相關工作”。而有了切實數據的支撐,有了世界權威的世界紀錄認定機構吉尼斯官方確認,《新華字典》稱為“最暢銷的書”就有了十足底氣,可以平息爭論了。

  而坊間也認為,兩項世界紀錄的確認,是對《新華字典》這一著名品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更是漢語世界文化影響力和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進一步彰顯。

  為減輕讀者負擔,《新華字典》一直執行低價策略

  《新華字典》的意義,早就超越了字典本身。它誕生60多年來,已經成為新中國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以及億萬讀者心中的精神聖典。

  就在去年7月,也就是兩項紀錄統計的計算截止月,本報往事版曾刊登過一篇名為《1962年的<新華字典>》的文章,平遙讀者王振穎在文中説:

  我有一件珍貴的“家庭級”文物——《新華字典》,它是我于1962年讀小學時買的。從那時起直到1989年買了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後,才把它壓了箱底。27年間,它一直是我學習上的得力幫手,生活中的親密夥伴,不會説話的好老師。即使在“文革”期間除《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語錄》以及大批判文章外,沒有多少能讀到的東西,我也一直把它帶在身邊,好隨時向它求教。它除字詞句外,囊括了諸如:天干地支、五千年間的朝代更疊,甚至還有枯燥生僻的化學名稱……真可謂是無所不包的知識寶庫。

  王振穎買《新華字典》的時候,他回憶價格是6角5分,而有些資料説是7角錢,無論如何,歷版的新華字典,售價都不算貴。1957年是1元,1998年是10元,2009年是16元,最新的2011版則是19.9元。有人總結規律,總是和當時一斤豬肉的價錢相當。周洪波特意解釋:“商務印書館一直以來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己任,力求有更多的讀者使用《新華字典》。為了減輕讀者的經濟負擔,商務印書館對《新華字典》一直執行低定價策略,差不多是一斤豬肉的價錢。周恩來總理也很關心《新華字典》的定價問題,曾經提議降低成本,所以商務印書館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要好紙又要便宜,可謂苦心經營。”

  不斷修訂升級,正是一部工具書永葆青春的關鍵所在

  王振穎買的《新華字典》,在當時是最新版,也是商務印書館第3版(在商務印書館之前,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兩版,但辭書界普遍以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新華字典》為第一版),那一版,簡體字為主體字頭,中文拼音給漢字注音的形式已經得到確立,主要是對主體字頭後所附的那些另立字頭的異體字,在左上角添加△的標誌;並對那些古本字或屬古代用法的義項增加了“〈古〉”的標誌。而在那之後,商務印書館又陸續修訂了8版,到2011年,已經是第11版。而第12版正在修訂中。這期間,《新華字典》不僅註釋著漢字,也注解著時代。

  1971年版,改動1100多處,引用《毛主席語錄》46條;1979年版,新的政治語言又取代了舊的。再往後,雖然不再以政治風向為轉移,但飛速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又給《新華字典》增添了更多時代性的內容。2011年版,從網路産生的熱詞“曬隱私”“學歷門”“房奴”等新詞被收入,顯示了《新華字典》與時俱進的特色。

  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研究員程榮在2011版問世之初,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説過:“規範型漢語辭書收詞的三項基本原則,一是普遍性,也就是説,使用範圍要寬,不能只在網上或其他有限領域裏用,而未走進大眾日常生活;二是穩定性,也就是説,收進的新詞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有生命力,而不能是曇花一現。三是規範性,也就是説要符合漢語、漢字的形式規律和發展規律。”

  周洪波説:“《新華字典》是一部小型的語文性工具書,至今依然能夠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跟適時的修訂和維護是分不開的。每次修訂,在不過多增加篇幅的原則下,刪除過於陳舊的讀音,刪改難懂或過時的例證,同時增加新出現的字音、義項以及某些語匯,等等,所有的修訂內容都是修訂者在保持《新華字典》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同時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和讀者需求,對《字典》所做的謹慎而系統的修訂。不斷修訂升級,正是一部工具書永葆青春的關鍵所在。”

  《新華字典》,一本小字典,一樁大事業

  “永葆青春”,可以説是這本64開小小字典的雄心。在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關懷下,葉聖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王力、呂叔湘、金克木、周祖謨等國寶級大師親自參與編訂,63年來匯集了無數學者心血的《新華字典》,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自己僅僅定位成一本工具書、一本辭書,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宇明稱之為“國典”。不僅國家圖書獎榮譽獎、國家辭書獎特別獎等多個海內外大獎都收入囊中,1971年、2006年還作為國禮分別由周恩來總理和胡錦濤主席送給聖馬利諾領導人和美國耶魯大學。

  現在,《新華字典》已經走過63年,形勢已經和誕生之初大不一樣,識字率從30%一直增加到95%,兒童認字也不像過去那樣視《新華字典》為主要途徑,雖然權威性依然無可置疑,仍舊會擺放在每個小學生案頭,但它是否還能像王振穎説的一樣,被視為“學習上的得力幫手,生活中的親密夥伴,不會説話的好老師”,乃至成為一種情結?商務印書館又如何重新定位《新華字典》在當代社會生活的角色?

  周洪波説:“《新華字典》是一本小字典,但她發揮的作用、所産生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一本字典。她是國人啟蒙的起點,融入了幾代人的成長記憶,記錄了共和國的發展變遷,承載著恢弘的大國文化。正如百歲老人周有光先生所説:‘《新華字典》,一本小字典,一樁大事業!’我們依然期望她能發揮更多的作用。”

  相關連結

  11個版本的《新華字典》

  1957年版:

  該版率先貫徹1956年國務院公佈的《漢字簡化方案》,首次以簡化字作為主體字頭。

  1959年版:

  從1959年版開始把全面推行1958年正式公佈的 《中文拼音方案》貫穿于全書,突出了中文拼音給漢字注音的方式。

  1962年版:

  從1962年版開始,對主體字頭後所附的那些另立字頭的異體字,在左上角添加△的標誌;並對那些古本字或屬古代用法的義項增加了“〈古〉”的標誌。

  1966年版:

  主體字頭和正文均使用了規範的簡化字;字形採用了符合1964年3月公佈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要求的大號宋体字。

  1971年版:

  “文革”時期修訂本,留下了特殊環境中的特殊痕跡。修訂本共改動1100余處,引用《毛主席語錄》46條。

  1979年版:

  雖然是撥亂反正時代,但受歷史條件和觀念制約,一些新的政治套話又不知不覺被增加進去。一些收入的註釋和例句與當時形勢已經不相適應,如“人民公社”、“總路線”等。

  1990年版:

  1990年版根據1986年重新發表 《簡化字總表》時對個別字的調整情況,調整了有關字頭,修改了相關內容。

  1992年版:

  1992年版根據1988年國家公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對個別字頭作了調整。

  1998年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歷時兩年對《新華字典》進行了全面修訂。修訂後的字典收單字(包括繁體字、異體字)10000多個,帶注解的詞語3500多個。

  2004年版:

  此次是首次在書名後用數字標出新版版次;“第10版”實為“商務新10版”。

  2011年版:

  第11版《新華字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共同推出。在具體的修訂中,主要涉及增補字音,增補新義,增刪詞語,增補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更新附錄及改動體例。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