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新作《二手時間》將出版

時間:2015-12-11 15:03   來源:揚子晚報

  《二手時間》封面。

  S.A.阿列克謝耶維奇畫像。蔡震 繪畫

  北京時間今晚11點30分,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白俄羅斯女作家S.A.阿列克謝耶維奇,將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領獎併發表演講。昨天記者從磨鐵圖書獲得了演講中文翻譯稿。阿列克謝耶維奇在演講詞中表示,通往領獎臺的路幾乎有40年那麼長,她並不是一直有走下去的力量,“人類讓我震驚,讓我恐懼。我體會過狂喜和厭惡,我也曾想忘記聽到的東西,回到無知的狀態。然而,我也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人的美好,為此喜極而泣。”據悉,她的重磅新作《二手時間》已由中信出版社引進,並將於近期出版。

  阿列克謝耶維奇説,她所做的一切是在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思考和話語。“我收集我所處時代的生活。我對心靈史感興趣——日常生活中的心靈,被歷史宏圖忽略或看不上的那些東西。”

  經常有人告訴阿列克謝耶維奇,她所寫的不是文學,是文獻。“今天,文學是什麼?我們的節奏空前地快。內容打破和改變了形式。一切東西都在超出了原有的邊界,在真實和虛構之間沒有界限,它們相互流動。見證者不是中立的。講故事時,人們會進行加工創造。他們與時間角力,他們是演員,也是創作者。”

  阿列克謝耶維奇表達了自己對於小人物的興趣:“我認為他們是渺小卻偉大的人物,因為痛苦能塑造人。在我的書中,他們講述自己的小歷史,更宏大的歷史也從中顯現。”與阿列克謝耶維奇以往的作品有所不同,新作《二手時間》不再關注災難與戰爭,而是聚焦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

  從1991年到2012年,20年間,阿列克謝耶維奇採訪了無數人,《二手時間》是她採訪創作時間最長的一本書。受訪者雖不再悲痛,卻都流露出冷漠、虛無和失望的情緒,阿列克謝耶維奇敏銳地捕捉到了人們這種心態上的變化。

  在書中,從學者到清潔工,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真實講述同時從宏觀和微觀上呈現出一個重大的時代,一個社會的變動,為這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

  “我把世界當作聲音,當作顏色來看來觀察,就像它本該有的樣子。”阿列克謝耶維奇認為,她的每一本書都有變化,主題一直在變,但敘述的線索是一樣的,那就是她認識的人們。有了這成千上萬的聲音,她創造出了時代的形象。她憑該書獲得德國書業和平獎,德國媒體盛讚該書擷取的是最為細小的馬賽克,卻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圖畫。

  揚子晚報記者 蔡震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