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煜倫 圖片來源:博集天卷官方微博
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唐云云)今年暑期舉行的南國書香節、上海書展、北京國際圖書節等多個圖書展會業已落幕,不少作家、作者在此期間舉辦了自己的新書籤售會。簽售成績最驚人的幾位作者,大冰、沈煜倫、苑子文和苑子豪(據《解放日報》),你聽説過嗎?多數讀者“從沒聽過”、主流文學界和批評家也鮮少提及的這些青春文學作者,所寫作品卻有這麼好的銷售成績,是為什麼呢?
沈煜倫顏值高 上海書展首站簽售8000本
“上海首站,到場5000多人,簽書近萬本,刷新上海書展人氣紀錄。”這是8月23日,網路紅人沈煜倫參加完上海書展《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簽售會後,寫下的微博。之後,他在廣州書城也同樣簽出近萬本。《新民晚報》對當時簽售火爆場景如此描述:“沈煜倫新書的簽售從下午4時30分開始,但下午2時,粉絲隊伍已經從南京西路排到了延安中路,而且是三個來回。來得最早的粉絲,早上9時剛開館就來排隊了。最後,沈煜倫從下午4時半簽到了晚上10時半,現場售出5800本新書,實際簽名數字,超過8000本。”
沈煜倫的編輯楊清鈺透露,沈煜倫有自己的全國後援會,在各地都有分會,會長直接受他管理。這次書展簽售之前,後援會會長就已提前來到上海,招募志願者,負責在簽售現場維持秩序。
《京華時報》稱,2012年,沈煜倫在網路走紅,其網上的每條微博都有過千網友評論轉發。沈煜倫表示,自己將要出新書的消息在網上挂出後,就有不少熱情粉絲到出版方的官微上留言要求置頂,這讓他也很“苦惱”。在《愛是一種微妙的滋養》中,記錄了他的成長故事、校園生活,以及對於愛情、親情和友情的理解等。
沈煜倫身高1.92米,長相可拼韓國明星。“高顏值”是沈煜倫受粉絲歡迎直接原因。他還是柯恩世家代言人。對於青春文學過於淺薄或無病呻吟的爭議,他認為一個作者無法去干涉讀者的閱讀喜好,他自己會認真地對待寫下的每一個文字,“我在寫書之前就告誡自己,要寫一本實實在在的文學作品。”
圖片來源:大冰微博
大冰經歷豐富 運營方式接近藝人
微博認證為作家、電視主持人、民謠歌手的大冰有近122萬的粉絲群體,他還是背包客、酒吧掌櫃、油畫畫師、手鼓藝人、詩人、銀匠……在山東衛視主持《陽光快車道》、《愛情來敲門》等節目時為他積累了一定的粉絲。相對複雜的人生經歷,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他的一些感悟,也更容易打動年輕讀者。“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和“多元世界平行生活”的理念,一度成為網路熱句。
大冰目前已出版了作品《他們最幸福》、《乖,摸摸頭》、《阿彌陀佛麼麼噠》,本本暢銷。《乖,摸摸頭》銷量已破百萬,入選第六屆中國圖書勢力榜年度十大好書。在上海書展《阿彌陀佛麼麼噠》簽售會上,“排隊粉絲坐滿友誼會堂二樓的禮堂,然後蜿蜒到一樓,再出門去,轉了幾個彎”。
據《京華時報》報道,大冰的作品充滿江湖味道。他説:“有位老友對我説,在那些禮崩樂壞的時代中,民間還在傳承著一些珍貴的江湖道統。”
大冰的運營方式更接近於藝人,而非傳統作家。編輯李娜告訴《新民晚報》記者,2014年,《乖,摸摸頭》出版後,大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去了全國120多個城市,跑了100多所高校,與讀者見面、聊天。
圖片來源:京華時報
學霸雙胞胎苑子文、苑子豪:帥氣又勵志
1993年出生的“北京大學帥氣雙胞胎兄弟”苑子文、苑子豪,已經同王立群、蒙曼一起,擔任起今年的北京國際圖書節的閱讀推廣大使。兩人不僅是學霸,還兼具創業者、代言人、微博紅人、作者等多重身份,曾參與錄製《天天向上》、《魯藝有約》等電視節目。
2013年,兩兄弟出版作品《願我的世界總有你二分之一》,記錄了從小胖子減肥成為型男的成長勵志故事,以及高考奮鬥經驗。今年的新書《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徬徨》中,講述了20個關於勇氣、成長與愛的青春故事。
《京華時報》稱,在上海書展上,近千位年輕人在友誼會堂外排隊等待參加兩人的新書《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徬徨》握手簽名會,其中不乏00後,還有家長陪著孩子排隊。一位家長説:“我陪孩子一起來的,不知道誰的書,孩子喜歡。”
“勵志”是貼在兩人身上的標簽之一,也受到不少同齡人的喜歡。問到該書為何吸引人,一位小姑娘説:“書中的文字讓人溫暖,我覺得他們各方面都很優秀,在學校裏學習成績也很好,挺喜歡他們的。”苑子豪接受採訪時表示,每代人都會有徬徨的時候,他和哥哥的文字就是記錄這代人如何面對的。
仲尼 圖片來源:仲尼微博
仲尼微博人氣旺 曾上綜藝節目
中新網記者發現,擁有150萬粉絲量的微博博主“仲尼”曾出版過《謝謝你曾來過我的世界》、《如果還能再見你》等青春文學作品,還曾參加過貴州衛視一檔相親節目《非常完美》,也在熱播網路劇《萬萬沒想到》中有過客串表演,在淘寶上還開有自己的服飾網店。他通過微博發表一些青春感悟和短故事,然後集結成書。通過他的微博,還可以看到他與病房、南方酒館、喬布斯、許靈子等博主互動頻繁,而這些人的微博內容很相似,很多也出版了自己的青春文學作品,人氣都不錯。例如,病房的微博有174萬的粉絲量,並剛剛出版了《當你生病時,你會想起誰》。
青春文學作者善於使用新媒體平臺
《解放日報》稱,這些作者的共同點是在主流評論界默默無聞,在自己的粉絲圈中有超強人氣,作品則多為自身經歷的短故事,發表和集聚人氣的平臺都是微博或微信等新媒體,都很年輕。但這也讓很多人直指,他們的暢銷書是“粉絲經濟”,“刷臉”的青春文學更多的是市場行銷的勝利,而非文學的勝利。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用“文學的分化”解釋這一現象,“過去的文學界,純文學作家和文學批評家是一體的,如今,包括青春文學在內的類型文學,各自擁有讀者群,這些群體平行發展,互不關心。”正如一位出版界人士驚呼,要不是簽售會的火爆凸顯他們的人氣,這些在網路世界各自擁有一片天空的年輕作者和他們的讀者,對主流文學界來説,完全生活在“另一個未知的世界”。對評論家來説,這些暢銷書作家寫的短小故事和碎片化的段子式寫作,與傳統文學的結構模式完全不同,沒有可比性,難以用過去的語匯體系進行討論。這些年輕人更像是全方位的藝人,“作家”是他們諸多身份之一,而這些身份的集合本身就形成了品牌號召力。
有人提出,為什麼“90後”、“00後”愛看這些作者的作品?評論界應該放下身段關注和研究,終結“互不關心”的狀態。更值得思考的是,相比短故事、段子式寫作,純文學對如今的年輕人——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似乎都越來越缺少吸引力。如何建立作品與讀者的關係,主流文學圈應該從這些新作者身上獲得一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