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懸崖獵人的哀歌》16年後終出版 中亞名作家合著

時間:2015-08-19 13:42   來源: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 施晨露

  《懸崖獵人的哀歌》,這是吉爾吉斯斯坦著名作家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和哈薩克著名作家穆赫塔爾夏汗諾夫合著的長篇對話集。1999年,我國哈薩克族女作家、翻譯家哈依夏塔巴熱克第一次來到哈薩克,受兩位作者委託開始翻譯這部30多萬字的文稿。令哈依夏沒想到的是,在她開始翻譯後的第16年,《懸崖獵人的哀歌》 終於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昨天,“2015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拉開帷幕,作為嘉賓,哈依夏説:“在開始我的發言前,我要先説説這部被5家出版社拒絕過的書。”

  出版之路比翻譯更曲折

  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和穆赫塔爾夏汗諾夫是中亞地區兩位極具影響力的作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尤其是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其作品被翻譯成了100多種文字,曾在上世紀80年代對中國文學産生重要影響。在《懸崖獵人的哀歌》中,欽吉斯艾特瑪托夫與穆赫塔爾夏汗諾夫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談到了故鄉的魅力、先祖的禮儀習俗、民族歷史和鮮為人知的個人經歷等。“他們渴望讓中國讀者讀到這本書。”哈依夏説,因為地緣上的接近和很多歷史原因,兩位作家十分希望能讓中國讀者讀到這部對談錄並從中汲取經驗。事實上,《懸崖獵人的哀歌》已被翻譯成27種語言出版,讓兩位作者牽掛的中文版卻姍姍來遲。

  “翻譯很困難,這部作品牽涉到的內容非常龐雜,需要很多知識儲備。”哈依夏花了5年時間,于2004年完成了全書34萬字的翻譯。令她沒想到的是,書的出版之路比翻譯更曲折,“先後有5家出版社回絕了出版請求,原因各式各樣。”

  漫長等待後的轉機出現在與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聯絡之後。“曹元勇(上海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告訴我,這就是他們想要的關於中亞腹地有深度的文學闡述。”今年上海書展,《懸崖獵人的哀歌》 將與讀者見面,73歲的穆赫塔爾夏汗諾夫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嘉賓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城市。唯一讓哈依夏遺憾的是,欽吉斯艾特瑪托夫沒能等到中文版的出版,已于2008年去世。

  滬上出版社的膽識和智慧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不只是經濟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因為文化最有感染人的力量。”哈依夏説,“中亞地區人民也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尊重、了解彼此的文化,文學作品的譯介是很好的橋梁。”哈依夏透露,此行來滬還將與上海文藝出版社商談“當代哈薩克文學”10卷本的翻譯出版。“你問我為什麼上海的出版社願意出這類相對冷門的文學作品?這就是他們的膽識和智慧。”哈依夏爽快地説。

  哈依夏上一次來上海還是上世紀80年代末,她感慨:“圈內人有句話,來了上海書展就算奠定了國內一流作家的地位了。”第一次來上海的穆赫塔爾夏汗諾夫還來不及感受上海城市的風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賓館的電視頻道打開放的是歌劇”。20日上午、21日下午,穆赫塔爾夏汗諾夫和哈依夏將分別在上海作協大廳和思南公館“思南文學之家”與讀者面對面交流。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