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説集封面。
南方日報記者 陳龍 實習生 郭媚媛 古嘉瑩
今年7月,蔣方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説集《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她將其視為一個學徒的習作,以此為將來的長篇小説寫作做準備。這部小説集包含9篇小説,但又並非純粹的小説集,而是前一個故事的次要人物立刻在下一個故事裏成為主角,環環相扣,移步換景,9個人物之間的情感和生活網路是盤根錯節的。9個故事包含了多種情感關係,故事中的人物都在逃離自己的生活,但均告失敗。在最後一個故事裏,讀者才恍然發現:原來故事的結局已經在開頭表明。這些人物故事大多都超出了蔣方舟的年齡經驗,但她卻從這種寫作的挑戰中獲得了快樂和進步。8月13日,蔣方舟做客南國書香節,進行新書籤售活動,並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
談小説集
放大了自己的弱點去寫
南方日報:這是你的第一部小説集,它的創作過程是怎樣的?
蔣方舟:寫作持續了一年半快兩年的樣子,後來又花了半年時間修改,包括把幾個故事重寫。我很早就開始有創作小説的想法,但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操作長篇,所以就打算從短篇集開始寫起,我把它作為長篇的習作。
南方日報:為什麼會修改?有些作家是一氣呵成的。
蔣方舟:因為我發現有幾個人物我是不愛他們的,在寫作中對他們的角色狀態進行評判。後來,我花很大的力氣修改,就是要努力地去愛他們,在寫作中把他們變成自己。我始終覺得,你首先要對自己誠實,才能把筆下的人物寫得生動。
比如説裏面的所有人其實都帶著我自己比較痛恨的部分,例如他們的軟弱、自卑、逃避等,比如他們對親情的抗拒和家人之間的相互折磨,都是我把自己性格的弱點放大了去寫的。所以我覺得寫作沒有更多的技巧,就是誠實地面對自己,寫作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
南方日報:據説你喜歡“狠”的寫法,寫的時候會不會感到很壓抑?
蔣方舟:我自己覺得失敗的人會更有力量,大家往往願意看到成功的人生,但我反而認為失敗的人生更值得被看。他們曾經的挫敗與勇氣、懦弱與承受,都值得我們借鑒。他們每走錯一點,我們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們看成功的人生,永遠只看到別人;看失敗的人生,非常容易看到自己。所以我自己在閱讀的時候,就更喜歡看這種更為落魄、失意、曲折的人生。
寫的時候反而還挺開心的。這種開心純粹是職業的,一方面你覺得對一種情感有一種精準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於終於能在寫作中面對自己了。
談“80後”
學會把人生看長遠
南方日報:有人認為“80後”的身份特徵消失了,沒有以前那麼鮮明。你對“80後”怎麼看?
蔣方舟:在“80後”生活的年代裏,你想去做點與眾不同的事情,開始實際上是遭到了批判和呵斥的,直到後來才慢慢好轉,但是“80後”就迅速地變成了中年人,所以我覺得這是他們比較不幸的地方。相比起來,“90後”就更能參與到時代的命題裏邊。
如果我把自己看做一個“80後”寫作者,就會很焦慮,因為這一篇馬上就要翻過去了。但是我把寫作看做一個很長的路,我的坐標不在“80後”“90後”作者身上,把坐標放在一個更長遠的地方,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你的價值觀和你熱愛的東西足夠強大的話,實在不用擔心這件事。
南方日報:作家閻連科説“80後”是懦弱的一代,你覺得呢?
蔣方舟:如果做一個區分,一個是所謂的少年狀態,往往是躁動的;另外一種狀態是現實的、成年的狀態。我不覺得從一個階段會立刻過渡到另一個階段,我相信會有一個中和狀態。你可能依然對現在生活有些不滿,但你依然有擔當,提出更好的方式併為之踐行,哪怕在一個很小的領域做出一點點改變,我相信會有這樣的中間地帶。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成長就是不夠純粹,直接進入到只顧自己利益的狀態,他們沒有找到中間地帶。當然,我發現周圍很多人都陷入這樣一種模式中。到一個時間節點後,就陷入惰性、麻木或真空的狀態,可我覺得哪怕在這樣一個狀態裏,也可以做一些正確的、不那麼庸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