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央視《法律講堂》欄目文史版新書《血榜——中國科舉舞弊案》新書首發簽售活動在湖南長沙岳麓書院屈子祠舉行,相關節目也在央視《法律講堂》欄目文史版同時熱播。本書作者、央視《法律講堂》資深主講人、岳麓書院教授李兵坐鎮主場,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總編輯劉海濤、央視《法律講堂》欄目製片人蘇大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鳳凰湖南站站長曾雪封、中南大學教授孟澤、知名學者譚伯牛、鳳凰湖南執行總編輯柳理、《瀟湘晨報》副總編輯龔旭東等嘉賓共聚一堂、現場助陣。知名教育家楊學為、潘懋元,廈門大學教授劉海峰亦為首發式發來視頻賀詞。李兵教授為現場眾多讀者、觀眾、粉絲現場授課,詳解中國千年科舉史上那些驚心動魄、撲朔迷離的舞弊大案,並進行了現場簽售活動。
科舉制度創立於605年,至1905年停廢,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年之久,是全世界存在時間最長的考試製度。孫中山先生認為:“中國的考試製度,就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拔取真才的最古最好的制度。”雖然歷代統治者制定了防範作弊的各種條規,為科舉營造了一個相對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但是由於科舉考試競爭異常激烈,能脫穎而出者實乃鳳毛麟角,並且一旦科舉及第則可以讓讀書人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不少考生為了能早日實現金榜題名的夢想,不惜鋌而走險,以各種方式舞弊。作為制度的設計者和實施者,統治者為維護科舉的公正與公平則嚴厲打擊科舉舞弊者,甚至不惜大開殺戒,因而在中國歷史上演的一起起科場舞弊案真可謂是驚心動魄。
【嘉賓觀點】
龔旭東:科舉是對文官們的訓練、培養
這本書以非常感性的方式讓我們的科舉史的研究有了一個往前推進、不斷向普通讀者拓展的工作。科場學的研究已經極大地顛覆了我們過去對於科舉的看法、認識,人們已經意識到科舉是中國文化歷史上非常獨特的一方面,學術界早已為它平反,但是這一成果很少向普通讀者、老百姓宣傳,所以大部分老百姓還不清楚科舉的成果。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是用感性的、通俗又有學術含量的方式向讀者推介。
我覺得中國傳統科舉不僅僅是一個考試製度,它更是一個對未來文官們的思維方式、規矩儀式、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訓練,,以及“戴著鐐銬跳舞”而表達自己個性的能力的培養,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科舉在選拔人才的同時也是在培養人才。
孟澤:如果在要命的考試製度裏迴圈,我們將永世不得脫身
中國是一個考試大國。考試對於中國人來説是一個深入骨髓的東西,考試行為本身聯繫著國家政策,聯繫著中國社會,精英社會、也聯繫著普羅大眾小百姓的生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研究科學考試對於理解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結構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口徑。
我覺得無論怎麼説中國古代的科舉一定是一個特殊的機構下面産生的東西,為什麼科舉考試變得這麼要命、這麼事關重大呢?就是因為國家對整個社會資源壟斷性的佔有有關。我們對社會應該有一個新的期許,這個社會應該從財産所有的基礎上更多的擁有多元性,就是社會更多具有一種可能走向民主社會、走向法治社會、財産上區別於傳統社會的資源的分配,只有在這一基礎上,考試才不會成為唯一的、要命的事情。
研究科舉考試對於中國歷史研究重要,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把科舉考試看做是神聖、不可改變的。如果還是在這樣一種要命的考試製度裏面迴圈著,就意味著我們永世不得脫身。
黃耀紅:透過科舉舞弊看到了人性的黑洞
從科舉的進步意義上來講,一千多年以來,它是國家的一個頂層設計、促進了社會階層流動,使人才的選拔突破了門戶、血緣、地域很多因素,它朝向了思想、能力、素養、才能等等很多要素,它的積極意義肯定是有的。
但是回到歷史的現場,我們知道科舉的制度對於課程的凝固、對於一代又一代青年視野的拘謹,對於人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我們用考試製度讓一代又一代青年撲伏在考試上,讓他們越來越看不到世界、看不到宇宙,看不到這個世界奇妙的想像力。當我們撲伏在考試上,其實世界上很多門和窗都關閉了。科舉制度的終結也是有道理的。
我想從這本書裏看到什麼呢?《血榜》讓我們透過科舉考試看到了人性的黑洞。實際上只要是一個人,參加這麼一場對人生影響重大的考試,他就會有投機、冒險的心理,人性其實是有黑洞、有暗區的。那我們就要在以後的制度設計上如何回避人性的這種黑洞、暗區。
這本書被民主與法制出版社出版,我覺得是一個預言,我們進行民主制度與法制制度的建設,實際也回避不了人性的本身。民主制度除了公民的民意表達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權力的制衡。人性總是比制度要複雜,我們要做一個最不壞的制度,就必須深刻研究人性,直面自身。我想從《血榜》裏看到更多的人的複雜性,看到一個國家頂層設計上的複雜性。
譚伯牛:若沒有科舉,傳統中國將是另一個樣子
科舉真正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科舉,那麼傳統中國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如果傳統中國有幾根支柱的話,科舉絕對要算一根。沒有這根柱子,“大廈”就會垮掉。
從我個人理解,科舉對於統治階級來説,是意識形態傳播一個很好的系統,對於民眾來説,對於除了皇帝以外的人來説,它是唯一的公平公正公開的階層流動的方式,你要進入主流社會、上流社會,你就去考試,如果考試通不過的話,就算是宰相之家也保不過兩代。湘軍有幾個頭目也是經過科舉出身的。
我認為科舉考試也是思維、邏輯文字的訓練。一個年輕人在青年時代,無論是考八股文還是現在高考的教材,我覺得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個訓練。
今天講的舞弊,我覺得切入點很好。現在對於高考舞弊的處罰力度不大,我覺得那是因為高考達不到産生階層流動的效果了,現在讀個大學你不能保證進入主流社會,現代國家有很多別的出路讓你進入上流社會,而以前國家壟斷了社會資源,只有通過考試才能成為“士”,才能成為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