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一場有關四川方言寫作的對話在成都方所進行。堅持用方言描繪家鄉小鎮的四川80後女作家顏歌,攜新書《平樂鎮傷心故事集》,與著名作家阿來一起談論關於方言創作的故事。阿來對顏歌的小説讚不絕口,盛讚她對方言使用得非常精彩。顏歌則表示,此次在家鄉宣傳具有四川特色的短篇小説集,心情非常激動。
用四川方言體現小鎮的溫馨
近日顏歌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幾乎每次接受訪問都會談到方言寫作,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阿來看來,運用方言寫作很有難度,若運用不好會讓很多不懂方言的人讀不懂,但他認為顏歌在這方面拿捏得十分到位,與著名作家李劼人一樣,以四川人的態度,用四川的語言,書寫四川人的生活。顏歌對方言運用體會深刻,從今年報送茅盾文學獎參評的《我們家》中的主角、豆瓣廠廠長粗暴的語言特色,再到新書五個用女性視角書寫的短篇,顏歌認為自己在方言的運用上越來越克制,“這本書的語言不再有那麼大的衝擊力,在我的感覺中,四川方言其實十分古雅、幽默,具有音律美,像‘清風雅靜’等都是我十分喜愛的詞彙,我精心挑選,把合適的方言詞彙運用於文章中,在嬉笑怒罵間,體現小鎮的溫馨。”
專注寫“平樂鎮”故事已七年
從2008年的長篇小説《五月女王》,到2012年的長篇小説《我們家》,再到如今的《平樂鎮傷心故事集》,顏歌專注寫“平樂鎮”的故事已經有七年。當問到顏歌為何寫這個以自己故鄉四川郫縣郫筒鎮為原型來虛構的鎮子時,顏歌告訴記者,自己其實從十五六歲就開始發表作品,“一路走來,我就像一個流落在外的背包客,走到哪寫到哪,直到有一天,我觸碰到最熟悉的郫縣郫筒鎮時,我便決定放下背包,在此駐紮一段時間。這部書出版後,我還會再寫一個長篇。”阿來對顏歌筆下的小鎮也十分認可,在他看來,小説一定要有“空間感”和“方位感”,地域方位的建造,對小説的構建十分重要,“寫小鎮其實更加可靠,它比村莊大,發生的故事具有縱深感,又非常豐富與有趣;它又比城市小,世界許多著名作家都不太可能描繪出一整座城市,而只能寫城市的街道。”
像話劇導演 讓人物自由發揮
當談到寫小説的方法時,顏歌與阿來似乎都有著相同的寫作方式。阿來表示,自己在寫小説時,並不會把人物關係以及人物關係的走向規定好,“我在寫作中,更像是一位話劇導演,我設定的只是幾個人、幾句話,然後定下一種調子。小説中的人物想隨時行動,我不能限制他們的自由,虛構的人物也擁有自己的情感和邏輯。有時我會設定幾個人,甚至是一個人,再讓其他相關人物與這個人發生聯繫。”除此之外,阿來還是一個在哪都可以寫作的人,“旅途中,我巴不得晚點情況的出現,有時大家都在焦躁中等待時,我卻在想,要是再晚幾個小時,也許我這篇小説就能完成了。”
顏歌也不喜歡規定小説中的人物走向,覺得那更像是命題作文。“我會在前期花很長時間來為小説‘打底’,將小説中的地域、時間、花草以及非重要人物等想清楚,然後花很短的時間寫作,讓主角與這些地點、人物發生他們能發生的故事。”雖然常年居住在成都,但顏歌向記者透露,她更喜歡在離故鄉遠一點的地方寫作,“這樣的寫作對於我來説避免了很多干擾,更加自由。在我的感覺中,故鄉是一個記憶符號,有些記憶是現實中再也回不去的,帶著些許的惆悵,《平樂鎮傷心故事集》中的傷心之處,就在於其中的故事,都是一些無法回首的過去的美好。”
本報記者 王嘉 實習記者 王梓均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