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甄嬛傳》作者流瀲紫:一邊教書,一邊創作

時間:2015-05-25 10:35   來源:錢江晚報

  對少年來説,寫作給他們帶來了自由和快樂,這是其他東西無法替代的。

  同樣,對第三屆新少年作文大賽的頒獎嘉賓而言,寫作也給他們的人生軌跡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如果沒有寫作,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或許只是貴州知青隊伍中一名普通的知識青年;著名作家、《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畢業後很可能會做個程式員或商人;著名編劇、《甄嬛傳》作者流瀲紫也無法體會到一邊教書、一邊創作的酸爽人生。

  這或許就是寫作的魅力,它讓人生變得豐盈、飽滿,給人以與眾不同的人生體驗。但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許多困惑和迷茫,對這些正在成長的少年而言更是如此。寫作是否一定需要進行想像?閱讀哪些書籍有利於文學創作?這些都是他們非常關心的話題。

  作為本屆大賽特別設置的環節,兩位教寫作的人——杭州天長小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蔣軍晶,杭州高級中學語文教師高利,和三位從事寫作的人——葉辛、南派三叔和流瀲紫,當場來了一次頭腦風暴,一起談談青少年寫作的那些事兒。

  困擾一:

  不受考場作文歡迎的想像力,是否要堅持?

  本屆作文大賽的決賽題目,是由科幻作家劉慈欣出的——“給二十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和“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二選一)。

  這兩個題目還真難倒了一些學生。有選手説,自己平時比較少看玄幻類的文學作品,所以寫不出來,只好早早交卷。賽場外,有家長也很焦慮,説自家孩子很喜歡寫寫實類的作品,而且認為這麼大的孩子已經不需要寫想像類的作品了。

  針對這個現象,蔣軍晶就想像力和寫作的關係,向三位作家發出了提問——中小學生,特別是中學生,要不要寫大量想像類的作品?在我們的教育環境下,孩子的想像力是否在萎縮?

  流瀲紫不僅是作家、編劇,還是杭州江南實驗學校的初三語文老師,兼具教作文和寫作文,雙重角色。她在教書過程中,也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家長認為想像類的作文在考場上不受歡迎,不容易得高分,所以就鼓勵孩子多用寫實的手法。

  但作為一個老師,流瀲紫對孩子的寫作風格並不限制。“想像類的作文寫得好,那是往李白浪漫主義的方向走;寫實類的作文寫得好,那是往杜甫現實主義的方向走。不要去考慮是否受歡迎,而是你喜歡寫什麼,並把這個愛好堅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南派三叔則直言,中國所有的中小學生作文,都是想像類作文。學生在寫一個寫實類題目時,很少完全把它當做一個寫實類題目去寫。“比如今天幫助了誰,做了什麼事情,其實都是靠想像。”既然都是想像類作文,作家的能力就在於,如果他想讓讀者覺得是幻想出來的,那它就是幻想出來的;如果他想讓讀者認為是真的,那它就是真實的。“文字的魅力就在這裡。”

  教高中學生寫作的高利非常認同南派三叔的看法,他説其實考場作文也需要想像力。老師在改卷、打分的時候,也允許學生發揮一定的想像。

  葉辛自稱是個“寫小説的”,他説小説有兩個要素,其中一個就是想像藝術。但中小學生的想像,葉辛覺得還是要從現實出發,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想像。像這次決賽的題目,選手們就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進行發揮。

  困擾二:

  那麼有限的閱讀時間,到底該用來讀些什麼?

  在採訪獲獎選手時,很多同學都表示,閱讀是他們寫作的積累。只是在閱讀這件事情上,老師、家長和孩子總存在一些矛盾。就像蔣晶軍説的,孩子們總是不可遏制地、誰也無法阻擋地去追逐流行小説;但老師和家長認為,孩子閱讀時間有限,總是希望引導他們去看自認為更有藝術情懷和文學水準的讀物。這個矛盾該如何解決呢?

  三位作家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很一致:讓孩子自己去挑選喜歡的書籍吧,家長不需要做太多限制。

  流瀲紫回憶自己讀小學、初中時,瓊瑤和亦舒的小説在學生中最流行。在老師和家長看來,這些談情説愛的小説絕對是應該禁止的。但當她現在改編瓊瑤的小説時,對作品已經有了新的反思和認識。“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讀過的作品有所反思,這其實也是一種閱讀,也是一種成長。”

  南派三叔犀利地向現場家長髮問:父母自己看過多少書?如果父母自己的閱讀量很小,僅僅把網路上熱傳、教科書裏列舉的書單推薦給孩子,那只是在充當搬運工和監工,是毫無價值的。“況且,現在的流行文學,指不定將來就成為經典了呢。”

  那作為一名閱讀量非常大的家長,南派三叔又是如何引導自己的孩子閱讀呢?三叔説,他基本是按照孩子的年齡層次來指導,“如果他現在就開始讀《水滸》,我反倒覺得有點問題。”

  葉辛則以電影為例,世界上的電影很多,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從不間斷地看,也看不完所有的電影。書籍也是一樣,一個人不可能讀遍世界上所有的書。

  “古人有一句話,叫博覽群書。博覽群書的意思,就是在青少年時期不要限制他,讓他方方面面的書都讀。”其實,孩子在“博覽”的過程中,會主動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書來閱讀。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