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嚴歌苓:已完成小説《媽閣是座城》影視劇本的初稿

時間:2015-05-14 14:41   來源:華西都市報

  嚴歌苓筆耕不輟,被業界公認為“高産作家”。

  在當下國內文壇,著名作家嚴歌苓一直筆耕不輟,創作力驚人。除了親自上陣改編自己的小説成影視劇本之外,她堅持小説寫作,産量之高,在業界被公認為是“高産作家”。其最新小説《護士萬紅》,講述了一名年輕的軍隊女護士和她護理的一個英雄鐵道兵之間特別的愛情故事,在純文學雜誌《收穫》發表後引發文壇關注。

  近日,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小説單行本,改《護士萬紅》為《床畔》,並於近期面世。5月13日上午,嚴歌苓也接受全國媒體採訪,專門討論她的文學創作和影視劇本的寫作。她透露,《床畔》這部小説從1994年第一次鋪開稿紙,到最後完成,在過去20年內經過三次顛覆性的重寫,其中著名導演張藝謀還曾給她寶貴的意見。

  談新作 故事與早年在川經歷有關

  小説的緣起是20世紀80年代初,嚴歌苓調任到北京鐵道兵總部的創作組,成為兵部最年輕的一名專業創作員。嚴歌苓稱,當兵的經歷影響了其一生的創作,“十三年的戎馬生涯使我了解士兵,因而無意中積累了許多他們的故事。《護士萬紅》並不是我採集來的一個故事,而是我在脫下軍裝二十多年後一直想表達的一種軍人精神。”

  故事從1976年的西南小城講起。19歲的萬紅,護校剛畢業就來到川貴深山間的一個野戰醫院。她以優異成績被選為英雄的專職護士,使命是護理一位為救戰士負傷而成為植物人的鐵道兵的故事。在採訪中,嚴歌苓還透露,少年從軍的經歷不可避免地影響了自己一生創作的選題。而《床畔》這部小説也跟自己早年在四川的經歷間接有關,“我第一次接觸的是鐵道兵,是在攀枝花。鐵道兵修鐵路很艱辛,讓我印象深刻。”

  據她介紹,這部作品從起筆到付梓竟花了20年時間。

  談改編 張藝謀明確表示不會導

  比起其他作家,嚴歌苓與影視的緣分很深。熟悉嚴歌苓的人都了解,她的多部小説被影視界大腕看中,改編成熱門影視劇。她本人也會親自操刀改編劇本,比如她與張藝謀就合作過兩次,《金陵十三釵》和《陸犯焉識》。而新作《床畔》也是早早被影視圈盯上,被多家影視公司爭奪影視改編版權。

  據嚴歌苓透露,在新作完成初稿之時,電子稿就已經被影視公司買走了,“影視化過程,現在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現在還沒有額定那個男女主角。也沒有定導演和演員人選。”

  嚴歌苓透露,《床畔》這部作品的寫作過程中,還曾得到張藝謀導演的啟發,“那還是在做《金陵十三釵》劇本的時候,有次跟張藝謀導演聊天,其中跟他談起我這部重寫多次的小説。面對我寫作的一些困惑,他認為,不應該把植物人作為其中敘事視角之一,關鍵不在於他是不是真的正常地活著;關鍵在於萬紅以信念去證實他活著。我覺得他的建議,對我是一個很大的啟發。”不過,她也透露,張導不會導演《床畔》,“他已經明確表示,他不導這部小説。”

  嚴歌苓還透露,她還剛剛完成自己的小説《媽閣是座城》影視劇本的初稿。

  聊高産 “很多事情在我眼裏都是好故事”

  在很多讀者印象中,嚴歌苓是一位作品高産而且一直保持作品水準的作家,同時又是一線影視編劇。這就讓人很好奇,她是怎麼保持這麼旺盛的創作精力的?有什麼創作秘訣嗎?

  對此,嚴歌苓説,“我在美國讀創意寫作班的老師曾經説,小説不在於寫什麼,而在於怎麼寫。很多題材都可以寫成小説,關鍵是表達的藝術造詣,才是小説家的本領所在。我這個人興趣非常廣泛,很多事情在我眼裏都是好故事。我住在國外,每次回來都會發現國內有很多變化有很多新鮮事兒,這讓我感覺到有意思。這就是我為什麼有很多故事可講的原因。”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傑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