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大國與小民: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范兒》出版

時間:2014-11-11 16:21   來源:台灣網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1845—1932) 成為了美國在華最為著名的傳教士之一。他的幾本有關中國的著作,例如《中國文明》、《中國人的素質》、《中國鄉村生活:社會學的研究》、《中國在動亂中》等,在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風行一時, 對西方世界的中國觀産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無論是研究來華傳教士和近代中美關係,還是西方近代的中國學與中國觀, 他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物。

  這是一部湮沒百年的社會學經典譯著,作者在二十多年審慎研究和大量觀察的基礎上,生動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紀的中國現實和中國人的性格特徵,其觀點客觀犀利。看到文中批判中國人劣根性的一些敘述,有的讀者或許會心生反感。但面對一位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將清王朝支付給美國的“庚子賠款”用來在中國興學、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的作者,我們卻不能否認他的用心和誠意。更何況,“面子”、“孝道”、“勤儉”、“忍耐”這些特性依然流淌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人的血液中。

  以前的人是怎樣的?別人眼中的我們又是怎樣的?今天的中國由何而來?幾百年時間裏中華民族經歷了哪些偉大而深刻的變化?了解和思考這些,對個人的自省自覺,甚至對民族的振興發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我們何其慶倖,能生活在這個年代。我們又何其慶倖,有一段真實的過去能夠回顧,它讓我們看清自身的缺陷和弱點,性格和美德,從而找到未來的路!

  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魯迅先生臨終前十四天,他在刊于上海的《大公報》上的《“立此存照”( 三)》中説道:“我至今還在希望有人翻出斯密斯的《支那人氣質》來。看了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説得對,變革, 掙扎, 自做功夫,卻不求別人的原諒和稱讚,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魯迅先生最想讓他關注了一輩子、怒罵了一輩子、擔憂了一輩子的中國讀者看一本什麼樣的書,翻開本頁就是答案。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