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金庸作品有聲讀物上市 10多位大師級播音員朗讀

時間:2014-09-02 08: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悄然顛覆大眾閱讀習慣

  2000年後,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聽書網站,但因為版權保護措施不力、出版單位不重視、行業人才欠缺等因素的制約,聽書網站的發展在整個數字出版領域一直處於邊緣地位。2010年以後,隨著網路用戶的急速膨脹,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網民對於網路文化産品的需求呈多元化發展趨勢,有聲讀物這種産品形態才逐步受到關注,相繼出現了一些專注于有聲讀物平臺開發和內容製作的公司,行業發展呈逐步向好的趨勢。

  記者在廣州部購書中心採訪了部分讀者,關於金庸作品有聲書的看法,他們認為,“將《金庸作品集》錄製出版漢語有聲書,可以用飽滿的聲音生動呈現出氣勢磅薄、詼諧幽默、浩然正氣、內斂含蓄等風格,適應現在年輕讀者的聽書需求,通過聲音感受金庸作品的美感。”

  朗聲圖書負責人歐陽群認為,在數字出版領域,有聲書的出版將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他希望通過《金庸作品集》這樣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的鴻篇巨制,喚起讀者對於有聲圖書這種新興閱讀形態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讓更多的“新新讀者”有機會接觸了解金庸原著。

  他稱,希望將金庸武俠故事和作品中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歷史人文知識,通過數字化的聲音予以全方位呈現,項目通過開發多元化的文化産品和數字化的聽書平臺,體現出知識性、趣味性。這是全球數以億計的金庸作品愛好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絕佳之選。

  拭目以待有聲閱讀

  “有聲書”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汽車業的興起,歐美的有聲書發展進入高速發展期,普及率達到30%左右。到1994年美國定義該出版形態為audio book,並成立了相關的行業組織。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大潮,數字化的有聲書産品形態不斷出現和興起。目前,有聲書的形態已經不局限于傳統的CD形態,數字化mp3形態的有聲書發展非常迅猛,年增長率達到兩位數。在美國這是一個約100億人民幣的市場。

  相較于歐美有聲書市場的成熟和繁榮,國內有聲書的發展非常滯後、緩慢和混亂。國內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相關有聲書産品,但以CD為主要形式的有聲書出版一直不溫不火,沒有形成規模産業。

  “有聲閱讀”的市場前景日益顯現且渠道繁多,其爆髮式增長的趨勢,讓很多傳統出版企業拭目以待,可有聲讀物在中國發展20年,竟然沒有一家專門製作有聲書的公司。雖然有聲讀物一直是一塊肥美的大蛋糕,但因為各種原因,國內的有聲書發展卻困難重重。

  如今,數字技術的發展給“有聲閱讀”帶來了機遇,隨著網際網路移動終端的普及,有聲書得到了迅猛增長。如今你只需要有一部智慧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地進入到“閱讀”的世界。

  或將重蹈電子書覆轍?

  有聲書可以説是比電子書還要早出現的閱讀方式,傳統書商認為,有聲讀物市場發展的絆腳石令人心生畏懼:首先,國內聽眾人數的不足以及盜版的衝擊,令有聲讀物的發展步履維艱。其次,網際網路上的有聲讀物盜版現象尤其多,並且防不勝防。第三,購買版權所消耗的巨大成本也困擾著國內聽書業。如何讓有聲讀物與目標讀者見面、提高有聲讀物的知名度,做大品牌,成為擺在所有經營者面前的頭等大事。

  而支援有聲讀物的聲音則認為,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機遇與挑戰並存,每個人每天都處在激烈的生存競爭的壓力之下。很多人會面臨兩個相互矛盾的問題:既需要學習知識、努力充電,卻又沒有太多的閒暇時間可以靜下來閱讀,如何充分利用閒暇時間、隨時隨地給自己充電已成為許多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就金庸有聲書的前景,歐陽群表示,“項目初期的市場調研過程中發現,無論是傳統的電臺媒體還是新興的網路平臺,對於金庸作品有聲版本的需求相當旺盛,甚至出現了大量沒有授權的有聲産品,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金庸數字聽書館項目龐大的市場需求基礎。朗聲將積極配合打擊盜版,製作高品質正版有聲書。”金庸聽書項目負責人表示,有聲書的出版在國內還沒有相對比較規範的指導標準,目前錄製形式比較多樣,有評書、廣播劇、朗讀等,題材也非常豐富,除了傳統圖書的有聲版,還有很多如廣播節目、相聲、視頻節目的有聲版。記者 吳波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