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顧維鈞回憶錄》首次整套同時出版

時間:2013-08-22 13:13   來源:鳳凰讀書

  13卷本的新版《顧維鈞回憶錄》出版座談會昨日在京舉行,這是該書第一次以整套的方式同時出版。同時哥倫比亞大學將與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海圖書館進行合作,將顧維鈞的資料電子化,並提供給學界免費使用。這項合作的合同預計將於9月底簽署,三家文化機構會一起進行跨國合作,將顧維鈞的資料進行整理、電子化及描述。

  第一版《顧維鈞回憶錄》的出版可以追溯到1983年,當時以每年一冊的方式推出,整個出版持續到1994年才全部完成。由於逐年出版,很多讀者手裏並沒有收藏到全套圖書,此番中華書局將13冊內容全部重新排版,訂正錯誤,增加照片,一次性推出。而這套書的內容主要來自顧維鈞在退休後應母校哥倫比亞大學之邀,參加該校“口述歷史計劃”的口述。先後有5位學者根據顧維鈞口述,並利用他保存多年的日記、會談記錄、信函文件、電報檔案等,進行整理和編撰。歷時17年,最終形成了共計11000余頁的書稿。

  在座談會上,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和首師大原校長齊世榮都提到這套書是非常珍貴的從私人角度看待歷史的檔案,提供了官方文件之外的內容。齊世榮説:“如果研究中國現代外交史,這套書是必須要讀的。而且他還創造了口述史的壯舉。500多個小時的口述,至少在中國目前的口述史中沒有比這個更長的了。”

  首師大歷史系教授徐藍是少有集齊了第一套《顧維鈞回憶錄》的讀者,而這套書也成了她上課時重要的參考資料。“我們一説巴黎和會,總是説當時我們怎麼受欺負,但是看了顧維鈞的回憶錄,就會知道當時我們是怎麼據理力爭的。當時美國沒有簽署《凡爾賽條約》,在顧維鈞的回憶錄裏記載著,並不僅僅是因為利益的原因,美方也對巴黎和會沒有解決中國山東問題特別不滿。而美國當時的態度對中國是有利的,奠定了華盛頓會議上解決山東問題的基礎。讀這套書可以讓我們了解方方面面的態度,讓我們的觀點更客觀。”

  ■ 對話

  楊雪蘭:他拒絕使用聯合國護照

  我10歲時寫給他的信,他一直都留著

  新京報:哥大與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圖合作,計劃將顧維鈞的資料電子化並提供給學者使用,現在這件事情開始做了嗎?

  楊雪蘭:還沒做,他們正在擬合同,9月底會寫好合同,然後就會開始做。要拿這些資料去複製,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時間,然後再由專家審定。未來學者在做研究的時候,比如你要找巴黎和會的資料,就可以調出來顧維鈞當時對巴黎和會的記錄是怎麼樣的。他記錄得非常詳細,會寫下來他怎麼説,我怎麼説,就可以看到那時候各方的態度是什麼樣,應該很有意思。

  新京報:這些資料在使用時都是免費的?

  楊雪蘭:對的,但是複製需要一定時間,再要把現在的內容理順。社科院近代史所會把內容派給不同領域的研究學者去做審定。

  新京報:新版的《顧維鈞回憶錄》你是什麼時候看到的?

  楊雪蘭:這個書其實在1983年到1994年就陸續出版過,但是當時是逐年出版的,很多人缺了其中幾卷。這是第一次全套一起出,這個非常好。我昨天過來才看到印好的新版回憶錄,增加了一些照片。顧維鈞什麼都留,他收集的檔案非常全,不久前他們整理出他的盒子裏還有一封我10歲時寫給他的信,謝謝他送糖給我。

  新京報:他是什麼情況下給你送糖的?

  楊雪蘭:我們家裏和他關係很好,一直有見到他。大概1945年我們從菲律賓到美國,他接待我們,我們都在舊金山。好像是他某次送了我糖,我寫了封信寫得亂七八糟。好玩嗎?我最近才知道這個事情,因為要把這些盒子捐給哥大了。

  新京報:剛才有學者説,顧維鈞記日記記得很詳細,你有沒有見過他記日記?

  楊雪蘭:從來沒有。

  這麼多年大家還重視他

  新京報:老版的回憶錄有沒有讀完?

  楊雪蘭:沒有,他的工作我們只是聽聽他口裏講講,他也不會講很多,在家裏時我們都是私人的關係。但是呢,他愛國的這種精神,這個我們都很感動。

  新京報:記得你曾經提到過顧維鈞的愛國心很強?

  楊雪蘭:是的,有時候我們跟他説“一起去度假吧!”他就會説“不可以,有事情做。”我們説“放棄啦!”他會説“不可以不可以。”他的護照有一段時間有個很複雜的情況,他當時沒有一個國家的護照,只有聯合國護照。我們想要出去玩需要護照,他就不能去,我們説“用聯合國的吧”,但是用這個護照得在登記表上説自己是沒有國家的人。他説“我不能登記,我不是沒有國家的人。”我們會覺得這是小事情嘛,但他就説不能承認自己沒有國家。有些思想他是很強烈的。

  新京報:今天上午的座談會,你有沒有印象深的觀點?

  楊雪蘭:我覺得第一,開始要做這個事情前,我媽媽就説,這麼多年了,人家還記得他嗎?第二,過去了這麼多年,人們即便記得他,是不是還重視他?今天我感覺,不管是哪個年齡的人,中年的老年的都還是重視他的,我們很感謝。外交部也出了人來,美國大使館也出了人來。他們來這個活動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現在和未來。

  108歲母親打麻將每次打8個小時

  新京報:你的母親馬上就要108歲了?她現在還好嗎?

  楊雪蘭:非常好啊,我帶了一些她的照片過來,她一點都不像她的實際年齡。她現在自己住,每個禮拜打兩次麻將,一次8個小時,3點半打到11點半,她非常有活力,非常好。我覺得年紀大了,就是應該這麼樣過日子,她不感覺老,可以玩可以吃睡得好。如果問她“今天你好嗎?”她會説“每一天都是好天。”

  新京報:那她會經常回憶其和顧維鈞的往事嗎?

  楊雪蘭:不會,她出過一本書,是她的回憶錄。很多人老了之後總想過去的事,但她是往前看,所以她心態很年輕。 (記者姜妍)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