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文學藍皮書《中國文情報告》(2011-2012)今天在京首發。該書由白燁主編,課題組成員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中國作家協會各有專長的文學專家,為目前國內唯一一本有關文學現狀的宏觀考察報告。《中國文情報告》對2011年的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紀實文學、散文、詩歌、戲劇、網絡文學、文學批評等作了分門別類的梳理,並通過焦點性現象和傾向性問題的評說,顯現了年度文學的宏觀走向。
白燁指出,長篇小說的嚴肅文學傾向和通俗文學傾向日趨明顯,無論是寫作、發表、傳播還是閱讀,都呈現出各行其道的情形。因此想要對長篇小說作客觀的評說,應首先對這兩種傾向的作品作區分,不能一概而論,這一點從2011年茅盾文學獎評獎過程中網絡文學作品的落選可見一斑。過去一年青春文學的成長也令人關注,80後作家的小說創作日趨成熟,作品中的人生內涵更為寬廣和內在,表現出向傳統文學靠近的趨勢。而青年作家主辦的雜志書也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文學力量,是傳統文壇的必要補充,如《文藝風賞》、《文藝風象》、《繆斯超市》、《17》等。
《中國文情報告》也指出了過去一年中凸顯的若幹問題,如長篇小說與中短篇小說的生產失衡,與長篇小說猛增到4000部的年產量相比,中短篇小說的寫作頗顯寂寥,生產趨于萎縮,這種現象與作品產生的經濟效益不無幹係,這種現象損傷的不僅是中短篇小說本身,更是文學創作的整體。而文學閱讀中的淺俗化走向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輕松化、娛樂化日漸抬到至高無上的地步,嚴重地影響了文學生產,使得傳統文化與經典文學的發展更加艱難。白燁說,當下文學現狀呈現出渾象的綜合性和復雜性,是文學、文化內部與社會、時代外部的多種因素合力構成的,文學的問題越來越不單純,因此,文學應在全新的環境和氛圍中面臨挑戰。
(記者趙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