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暴風雨的記憶: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出版

時間:2012-06-07 08:06   來源:鳳凰網讀書

  本書集中了十八位作者,以北京四中這所全國知名重點高中為背景,採用敘述的形式將1966年--1970年“文革”期間在北京四中發生的歷史,真實的揭示給廣大讀者。每位作者都從自己獨特的角度,運用自己的獨到的敘事方式,給世人還原了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通篇文字順暢,生動真實,可以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書籍資訊】

  書名:《暴風雨的記憶》

  作者:北島,曹一凡,維一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定價:36.00元

  上市時間:2012.3

  【作者簡介】

  北島,1949年出生,本名趙振開,曾用筆名:北島,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於北京。1978年同詩人芒克創辦民間詩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國,現任教于加利福尼亞州戴維斯大學。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著有詩集《北島詩選》、《太陽城札記》、《北島與顧城詩選》,中短篇小説集《波動》,譯著詩集《現代北歐詩選》,散文集《失敗之書》,《時間的玫瑰》等。最短的詩歌作品是生活,詩歌內容只有一個字——網。

  曹一凡,北京四中一九六八屆高一(五)班學生。一九四九年生於四川成都,在北京成長。一九六五年考入四中。一九七一年八月分配工作,做燒火工,先後做技術員、工程師、總工程師、有專利成果若干。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工作與生活變動,此後在中關村經營電子科技公司。

  維一,上海出生,自幼居北京。初中肄業後,先赴內蒙古阿榮旗農村挑水種莊稼,再去雲南西雙版納農場砍樹種橡膠。後回北京閉門讀書,到故宮博物院看大門。“文化大革命”結束,先在北京的研究所和科隆的大學讀考古,後到哈佛大學及法蘭克福大學訪學。現居美國。

  【內容簡介】

  北京四中是名重全國的重點中學,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校史。這所學校的特殊不僅建立在其高超的教學品質上,通過本書還可以看到它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半葉更為獨特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四中以擁有大批黨政軍高級幹部子弟而聞名,由於他們家庭地位的特殊和特定時期社會對“革命後代”的期許以及“階級鬥爭”理論的盛行,四中的學校風氣和環境氣氛也就大不同於其他中學。

  本書就是當年那個特殊中學的學生對“文革”山雨欲來之際和暴風雨高潮時期的翔實記述:關於“血統論”、《出身論》的爭議,曾經是當時的一個重要爭論的中心,而一些鮮為人知的背後故事——如遇羅克和他的對立者的故事、“家庭問題研究小組”和《中學文革報》的內幕——卻是第一次向公眾披露;關於“破四舊”和抄家,“黑五類”和“紅五類”在這個時候相見,其中的微妙,只有當事人才説得清楚;關於大串聯,的確讓參與者“經風雨、見世面”,過程之混亂、“革命形勢”之匪夷所思,讀讀起來就像編造的小説,但那都是真的……正如北島在序中所説,記憶往往具有模糊性、選擇性及排他性。但是,“歷史的真實”就存在於不同的記憶的重合錯位與對立中。這些曾經在“文革”暴風雨中心經過的人,用這種方式,將暴風雨中的記憶留下,或許這是對那個瘋狂時代的細節的補充,從而為重新認識那個時代,提供線索和史料。通過這本書,可以對那個年代有更為切近和深入的認知及理解。那是整整一代人終生難忘而又不堪回首的青春年代,事實上也是對衍生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的那個“六十年代”的追溯。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