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6日專電(璩靜、馬嘉驪) 記者日前從由中華書局、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大學國學院聯合主辦的紀念顧頡剛逝世三十週年學術座談會上獲悉,歷時31年編纂而成的《顧頡剛全集》已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作為國家出版基金重大資助出版項目,文集的整理編纂始於1979年,由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委派顧頡剛之女顧潮、之子顧洪以及研究員王熙華等負責。
據介紹,這套2500萬字的文集分為《顧頡剛古史論文集》《顧頡剛民俗論文集》《顧頡剛讀書筆記》《顧頡剛書信集》《顧頡剛日記》《寶樹園文存》《清代著述考》和《顧頡剛文庫古籍書目》等8集,涵蓋收錄顧頡剛1921年至1980年所有日記的《顧頡剛日記》、收錄顧頡剛書信1800余封的《顧頡剛書信集》、近600萬字的《顧頡剛讀書筆記》以及被認為是全集最核心內容《顧頡剛古史論文集》。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國學院院長袁行霈表示,顧頡剛生前200冊讀書筆記記載著他的學術歷程、學術遺産和治學精神,值得史學界認真繼承,同時也值得從事古代文學和古代哲學的研究人士認真繼承。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震中等與會專家都認為,顧頡剛是新文化運動中涌現出的大師,終生治學,孜孜不倦,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他在古史研究、古文獻研究、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等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國內外學術影響巨大。《顧頡剛全集》的出版對我國古史學、古文獻學、歷史地理學、民俗學以及近現代學術史都將産生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極高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顧頡剛,1893年生於江蘇,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曾任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雲南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古史辨學派的創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