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大後方抗戰歌謠一千首》將出版發行

時間:2010-09-19 14:35   來源:重慶晚報

  抗戰時期,陪都重慶及大後方千百萬老百姓日常主要都在唱些什麼歌謠?預計下月,《大後方抗戰歌謠一千首》將出版發行。該書由我市一批專家學者編輯成書,收錄了大量抗戰期間大後方廣泛流傳的童謠、民謠、山歌等,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五週年。

  參與該書編輯的市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王志昆告訴記者,5年前,他在重慶圖書館收集、整理資料時,在一張1938年7月9日的《國民公報》上,讀到10歲小孩徐應潮撰寫的一首童謠《抗戰》:“殺啊!殺啊!殺退倭寇收復失地,完成世界和平,爭取民族解放。”通俗的言語、鏗鏘有力的文字、澎湃的愛國激情,深深地打動了王志昆,他決定將這些簡潔淺顯、內容豐富的童謠、兒歌收集起來。

  從2005年至今,在重慶圖書館,王志昆和其他四位編撰者利用該館豐富的民國館藏文獻,翻閱了重慶、四川、廣西、貴州、雲南等全國抗戰大後方的報紙、期刊、書籍100余種、上萬(本)冊舊書刊。所收錄的歌謠既有名家撰寫,更多的是普通大眾所作。

  據介紹,整部書分為“抗戰短歌小唱”、“抗戰歌曲傳唱”、“抗戰民俗唱詞”、“抗戰民謠山歌”以及“抗戰童謠兒歌”5個部分。書中民謠、民歌或抨擊時弊、或揭露黑暗、或懲惡揚善,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主義,表達了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如該書收錄的一首民謠《黔桂難民逃亡謠》,“三千五千,死在路邊;三萬五萬,逃到車站;百萬十萬,才算逃難”,真實地再現了抗戰時期的老百姓躲避日寇劫掠而大舉逃難的悲慘場景。

  該書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周勇、重慶圖書館館長任競主編。業內人士指出,《大後方抗戰歌謠一千首》展現了抗戰期間普通百姓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民族精神,很有意義。

  首席記者 丁香樂

  當年山城流行歌曲:

  “中國不得亡,我們年正長”

  抗戰大後方民歌民謠的傳播以口頭文學形式為主,蘊含的情感內涵和反映的社會情緒,生動地再現了抗戰歷史的脈絡,比較完整地記錄了抗戰歷史發展的軌跡,或抨擊時弊、或揭露黑暗、或懲惡揚善、或褒貶人物、或評價時政,以輿論的形式反映政治人物、流行風尚、社會風俗等重要內容。

  作為戰時首都,重慶聚集的人口超過百萬。居住渝中區羅漢寺的92歲老人鐘洪明説,下面羅列的這幾首歌謠,當時在山城街頭巷尾傳唱的程度超過了今天的許多流行歌曲。

  ■短歌小唱

  南瓜藤,幹尖尖,好人不當做漢奸!賣民族,賣國家,

  只圖一時有錢拿。不怕你,嘴會説,現在你總逃不脫!

  信號彈,是證據,綁起送進監獄去。虎頭刀,腦殼掉,

  人人稱快殺得好!要除姦,齊心幹,漢奸不除抗戰難。

  (治中作 《抗戰漫畫歌謠集》1941年)

  ■防空歌

  契約要件收拾好,煤爐灶火用水消,

  屋頂旗幟要收下,院內曬衣捆成包。

  天窗布幕須遮好,自己門戶關鎖牢,

  出城路線如何去,沿街立有指路標。

  (《中央日報》,1939年8月30日)

  ■歌曲傳唱

  抗敵歌

  中國不得亡,

  我們年正長,

  再等幾年後,

  即可上戰場,

  畢形熱,

  能力強,

  把敵盡殺光!

  (野仁 《時事新刊》1938年11月12日)

  ■民俗唱詞

  抗戰彈詞-打日本

  龜兒子,日本人,硬不要臉。

  生就了,一肚的,黑心爛肝。

  明明是,中國土,他偏霸佔。

  ……

  (《商務日報》1938年1月24日)

  ■民謠山歌

  日落西山漸漸低,打殺黃狗養雄雞。

  夜來行軍無狗狡,五更住營有雞啼。

  聞敵後村民為利我軍活動,盡殺村狗故有此作。

  (《時事新刊》,1940年2月3日)

  ■童謠兒歌

  花枕頭

  花枕頭,朵朵花,中間睡個胖娃娃;

  娃娃乖乖睡,明天起來學排隊,

  排隊走南京,去打日本兵!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