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辦證是怎樣爭取來的
1994年8月1日、1997年8月1日、2001年1月2日,這三個重要的時間點,恰好把臺胞在廈門口岸落地辦證(簽注)分成三個階段。 商報記者 陳成沛
上周,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決定年內將五年期臺胞證和一年多次來往大陸簽注的受理窗口前移,延伸到廈門國際郵輪中心,以方便臺胞辦理。屆時,臺胞入境後即可申辦五年期《臺胞證》及其簽注,返臺時就可領取證件。
廈門正式成為臺胞可以落地辦證的口岸是在1994年8月1日。1997年8月1日,廈門實施臺胞落地簽注政策,解決了臺胞落地辦證不能使用5年期臺胞證的問題。時至今日, 廈門口岸辦理臺胞落地辦證(簽注)量已近百萬人次,廈門已成為全國臺胞落地辦證(簽注)量最大的口岸。
原廈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處長曾全華自1987年開始從事對臺工作,見證了臺胞落地辦證(簽注)的幾個階段,應本刊邀約,他披露了廈門在受理臺胞落地辦證(簽注)工作的整個發展過程。
A
辦證(簽注),從轉机到落地
“廈門口岸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臺胞。我原來也寫了不少調研文章,內容主要是關於放寬臺灣居民到大陸來,還有為臺商進出廈門口岸提供方便這兩方面。”談到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的工作,曾全華説。
“以前,臺胞從臺灣到大陸,要先在香港辦證件。”曾全華回憶説,在廈門之前,只有海南可以為臺胞落地辦證這個政策,但辦的數量很少,“廈門是對臺的一個主要口岸。我們應該爭取這個政策,沒有這個政策,要讓臺胞進來就不容易。”
那一段時間,曾全華跟市領導每次到北京開會,都向有關方面提出這個政策。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從1994年8月1日起,廈門口岸實施臺胞落地辦證政策。
“實施落地辦證以後,我們的做法是,發給他們一次性的臺胞證件,這樣一來,方便了,進出境人數一直翻倍增長。”曾全華介紹説,“這過程中,我們又到北京爭取落地簽注,3年後正式得到落實:從1997年8月1日起,廈門口岸實施臺胞落地簽注政策。”
目前,整個大陸有廈門、福州、海口和三亞等城市經授權可以為入境臺胞落地辦證和落地簽注。可以説,廈門口岸是臺胞入境最寬鬆、最便利的口岸,而自2001年元月2日開通廈金海上直航,經這一航線往返兩岸比經香港轉机要省時省錢,選擇由此管道入境的臺胞就更多了。
B
五年期簽注,陳秀雄成首例
這樣的增長速度,既有廈門的口岸政策優勢,也有其客觀的區位優勢。曾全華接受記者專訪時,引用臺灣一個企業家的話説,“以目前臺灣經港澳轉機赴上海為例,包括候機、轉機時間,至少要花上7個多小時,來回機票費用高達17000多元新台幣,但若是由金門進入廈門再轉進大陸其他城市,開銷大概只剩四分之一,時間也可縮短為兩三個小時。”這樣的便利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2003年,臺北、高雄、臺中、嘉義、臺南、馬祖等地每天有35個航班往返金門,為增加航班,加強通航能力,金門方面在金門機場安裝夜航設施。“民眾往來更加方便,臺北飛往金門50分鐘、金門坐船到廈門約40分鐘,等於一個半小時左右,人就可以從臺北到大陸了。”曾全華用簡單的加法算出了廈門口岸的優勢。
要使口岸流量增大,人數上是第一位。據曾全華介紹,臺胞來廈門投資,一開始辦的都是3個月期的簽注,後來慢慢發展到兩年、三年。廈門正新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秀雄,是曾全華經手簽發的第一個五年簽注的臺胞,“我跟他説:你要在這邊做大,我就提供給你方便,一次簽發5年。”
因為廈門口岸進出方便,臺資企業在廈門的發展都比其他口岸地區便利,因此,吸引了一批批的臺商來廈投資設廠。
C
盡可能簡便,進出境數倍增
除了辦證的簡便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還在程式上儘量給臺胞予方便,“之前辦證件,都要先到市臺辦打臺資企業的證明,然後將證明給我們,才能辦理。後來,我就把這道程式取消掉了,只要有營業執照就行。我們辦證以簡便方便為原則。臺商來廈門投資,看中的是環境,首先要方便才行。”
在辦證簽注時,臺胞證過期的情況出現得比較多。對此,曾全華説,“按照規定,超過一天外籍人士是罰500元,臺胞罰100元,我們根據具體情況,酌情減少,能免就免,處罰只是一種手段,並非目的。”總之,就是盡一切努力給臺胞提供方便。
“只要暢通入出境渠道,人員往來頻繁了,就能帶來更多的商機;也只有通過兩岸人民的交流交往的增多,才能增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了解,減少和消除隔閡,增強認同感。”曾全華感嘆著説。
1994年8月1日,1997年8月1日,2001年1月2日,這三個重要的時間點,恰好把臺胞在廈門口岸落地辦證(簽注)分成3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94年8月1日起,經公安部授權批准,廈門口岸開始辦理臺胞落地辦證(即辦理一次有效臺胞證),當年共為1064人次辦證。
第二階段從1997年8月1日起,廈門口岸又獲准辦理臺胞落地簽注(即在五年期臺胞證上辦理簽注手續),當年共為27840人次辦理了落地簽注。
第三階段是隨著2001年1月廈金直航的開通,臺胞可到高崎國際機場和和平碼頭辦理落地辦證和簽注,使當年抵達廈門的臺胞增加更明顯,共有67348人次辦手續。
○ 前瞻
擴展規範廈臺往來通道
在廈門市公安局2003年4月關於“拓展和規範廈臺(金)人員往來通道”課題調研組的報告中,關於簡化赴臺手續,暢通渠道,包括公訪赴臺審批的簡化,五年期臺胞證受理中心的設立,開放金門旅遊等建議,在今天看來很有前瞻性。
>>>設立臺胞辦證中心
在曾全華看來,對公訪赴臺的審批問題,一般的文化、體育、醫療衛生、人道主義交流手續可以簡化,審批權下放,除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大的團由國臺辦審批把關,其餘的由省、市把關,“這也是適應形勢的發展,今後數量越來越多,我們的壓力越來越大。”
至於五年期臺胞證受理問題,他分析説,香港每年的辦理量為360萬本,廈門只要吸引1/10,就有30多萬了,而且許多長期待在大陸的臺胞證件到期後,不願意離境入境澳辦理,如果就近在廈門可以換證的話,可以産生“磁吸”效應,吸引更多的臺胞由廈門出入或在廈門停留。以每人在廈門的綜合消費最低為1000元人民幣計,30萬人將帶來3個億的消費,這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力地促進廈門市交通、賓館住宿、餐飲和旅遊等行業的發展,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政治和社會效應更是不可估量。
正是基於此考慮,2003年9月8日,廈門市公安局臺灣居民辦證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職責是為臺胞辦理各類出入境證件和公安出入境管理業務。具體業務包括五年期臺胞證的受理,臺胞簽注、辦證、加注的受理、審批和辦證,臺資企業的服務和管理等內容。
>>>開放居民赴金門遊
對開放大陸居民通過廈金航線到金門或臺灣探親、旅遊,也是如此。
“每年到廈門旅遊的內地旅客有數百萬人次,如果能開放金門旅遊,將昔日的前沿陣地變為旅遊勝地,無疑將有極大的吸引力,刺激和激活廈門的旅遊市場,當前此項工作全面開展之前,可先試點開放廈門或福建居民到金門探親、旅遊業務。民眾有需求,此事又對社會有利,我們應大力去推動。”這段援引自報告中的話,今天隨著大陸居民赴臺遊的啟動,讀來更有前瞻性。
>>>推動廈臺高層互訪
“推動包括市領導高層互訪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擴大廈門在臺灣的影響力。廈金直航以來,金門縣長李炷烽和‘立委’吳成典經常出入廈門,形成一定的交流和溝通,但其影響力比較有限,較難滿足我們的需求。通過市長等市領導互訪,把工作做到臺灣島上去,進一步擴大廈門的影響。”此項建議,隨著本月初臺中市長胡志強率臺灣中部四縣市廈門首航訪問團來廈,而真正落到了實處。
報告中指出,目前每年來往大陸的臺胞雖有幾百萬人次,但仍有1000多萬人(據估計有近1900萬人)從未來過大陸,這部分人大多居住在臺灣中南部(這也是臺灣民進黨勢力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真正的“閩南人”,與閩南有更多的淵源,這是我們的優勢和今後的工作重點。2001年時任廈門市長朱亞衍和高雄市長謝長廷曾相約互訪,後因政治因素未成行。我們認為,這一項工作還是比較可行的。
名詞解釋
五年期臺胞證
《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五年期)簡稱五年期臺胞證,是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的主要出入境證件,可辦理多次簽注、簽注延期及暫住加注,可多次使用,目前受理範圍為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居民。居住在福建省的臺灣居民可向廈門市公安局提出申請;將來居住在臺灣的本島居民可通過臺灣或福建代辦機構代為申請辦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