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20項制度落地福州
“先進區、後報關”等上海自貿區20項制度在榕落地;跨境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一達通”正式落戶福州,每年將帶來50億美元的出口;臺灣合作金庫商業銀行福州分行進駐海峽金融商務區,實現福州臺資銀行零突破……
站上福建自貿試驗區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風口,福州自貿區已展現出穩健疾行之勢。
福州自貿區橫空出世,先行先試的大幕再次開啟。記者昨日從市自貿辦獲悉,依託省會中心城市的優勢,福州市大膽先行先試,全力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工作,並取得初步成效。截至去年11月,全市新備案登記企業和新增註冊資本分別比增101%和245%,一批欲搶佔先機的“高大上”項目正搶灘登陸榕城。
20項制度在榕“落地”
自貿區是改革的高地,不是政策的洼地。
打開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列在主要任務第一項的正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國際化、法治化要求,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
體制創新是自貿試驗區核心內容之一。記者從市自貿辦獲悉,福州市全面複製推廣上海自貿試驗區14項監管創新制度和6項檢驗監管創新制度,創造了便捷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環境。
前不久,記者在馬尾區行政服務中心巧遇臺商吳敏吉。他告訴記者,隨著兩岸貿易合作的深化,他想在福州開辦一家食品飲料企業,並落戶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原以為登記手續很繁雜,要跑十多個部門辦審批,沒想到在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搞定了。”吳敏吉豎起大拇指説,這些新政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時間,降低了企業成本,讓“草根創業”的熱情在榕城激蕩潮涌。
體制機制創新是吳敏吉點讚的“源頭活水”。去年3月,福州市率先開展商事制度改革,試行“先照後證”登記制、註冊認繳制以及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等監管新政,簡化登記手續。同時,開展投資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審批清單+簡化審批”的管理模式,實施“一口受理、綜合審批”業務流程,充分激活與引燃了民間的創業激情。
對福州監管新政點讚的不僅吳敏吉一人。位於福州保稅港區的捷星顯示科技公司物流部經理劉柳芳欣喜地説,得益“先進區、後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等監管新政,公司可將出口的數票貨物合併報關,每年能節省上百萬元報關成本,大大提高了物流週轉率。
所有的制度創新,正給企業帶來諸多紅利。市自貿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福州市將繼續學習並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先進經驗,把福州自貿試驗區建設成審批事項最少、審批環節最精簡、審批效率最高、政務服務水準最優的區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