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要聞播報

臺商大陸轉型難 臺媒憂“臺灣奇跡”終結

2014-10-30 13:46     來源:台灣網     編輯:宿靜

  臺灣《旺報》30日社評指出:臺商當初挾著昔日“臺灣經濟奇跡”優勢,搬到大陸發展,誠然延續了近20年的好光景,但過程中似乎只是吃老本、演老戲,而沒有“華麗轉身”,即未能造出“第二春”,反倒像是在大陸演出“臺灣奇跡的完結篇”。對於此一嚴峻形勢,社評呼籲臺灣産官學各界高度關注,儘速擘劃有效對策,以力挽狂瀾,切莫讓“臺灣奇跡”在大陸終結,否則,連當前的臺灣經濟也會被拖下水。

  為何要從“臺灣奇跡”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呢?昔日臺灣經濟發展成果傲視全球,臺灣廠商産銷能力頗強,技術基礎亦深厚,特別是對外接單能力甚為高超,曾擔當世界工廠角色,也是臺灣經濟奇跡的主要表徵。

  1980年代末台幣快速升值,臺灣工資亦水漲船高,臺灣廠商成群結隊西進大陸投資,大都把外來訂單帶到大陸,“借用”大陸寬廣場域和低廉勞動力,延續以往蓬勃的産銷活動。

  這就是多年來臺商大陸投資經營的主要“戲碼”,也給大陸臺商帶來長期的好光景。尤其是兩個重大機遇,更讓很多臺商迅速發家致富,變成一方之霸;其一是1994年大陸第一次匯率改革,人民幣兌美元一夕之間,從5.7元大貶至8.7元,使眾多擅長外銷的臺商如魚得水;其二是2001年大陸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使臺商再度搭上大陸出口擴張的順風車,獲利情況比1994年那一波,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此“好戲連場”,使很多臺商過度執著于出口生意,無法“自拔”,甚至有些“沉迷”于為外資品牌大廠代工之模式,而未力拼自主研發創新及品牌創造,亦不用心探索大陸本土市場,因而整體臺商經營上的應變及抗風險能力,早已開始弱化,只是有警覺的臺商並不多。

  因此,2005年大陸第二次匯改,促使人民幣走上升值之路後,大陸臺商已露出經營疲態。再到2008年下半年,國際金融海嘯遽然爆發,大陸臺商經營問題立即“總爆發”,主要困難是外銷訂單數量出現跳水式下降,致使甚多臺商措手不及,停業倒閉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以加工外銷生意為主體的東莞市,更成了重災區,當地因受金融海嘯所迫而“退出江湖”的臺商,數量實在不少。

  事實上,大陸“出口導向”時代,也在此次金融海嘯中結束,整體經濟轉為“內需增長”型態,中外廠商紛紛卯勁搶攻大陸內銷市場,臺商圈也全力追求“轉型升級”,主要是眾多臺商拼全力“出口轉內銷”。但這幾年來,臺商這方面努力,成果並不顯著,很多臺商到今天還處在費心投石問路階段,尚未能穩健立足大陸內銷市場。

  由此也可發現,很多臺商雖然在大陸投資經營很多年,卻仍和大陸社會很隔閡,以致難以找到大陸內銷的良好切入點;甚至,臺商由於急著轉進大陸內銷市場,而“病急亂投醫”,碰到不合適的合作對象,導致商務糾紛增加。

  總的看來,臺商如果無法真正立足大陸內銷市場,很快就會在大陸“玩完”。臺灣産官學各界,實應給予強力幫扶,譬如,提供新技術或新商業模式、協助購並整合、指引策略聯盟、協調陸方釋出公家採購商機等。無論如何,要把臺商在大陸的“香火”延續下去。否則,臺灣連近在眼前的大陸市場都守不住,又如何奢談“佈局全球,開創經濟新奇跡”呢?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