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合作點亮兩岸綠色商機 光電産業迎來新機遇
十八大會議報告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是“美麗中國”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共全代會的報告中,意味著今後的大陸將由過去追求GDP高速成長的“經濟中國”轉型為“美麗中國”、“生態中國”。
綜觀大陸“美麗中國”概念的內容,除污水治理之外,同時也包括節能環保、新能源的開發與推廣,以及新能源交通運輸産業的研發産制等,每一個環節領域都蘊含了龐大的市場商機。
大陸近年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為綠色産業發展創造了巨大需求和市場空間,據測算,2011年大陸節能環保産業總産值已達到10.35萬億元新台幣,這一龐大的市場為兩岸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兩岸緊盯綠色低碳合作商機
世界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調整,新技術新産業發展迅猛,在新形勢下,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破解資源環境約束,不僅是兩岸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更是提升抵禦外部風險實力的必然選擇。臺灣華聚産業標準共同推動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就表示,“兩岸産業合作最好的切入點就是綠色低碳産業。”發展綠色低碳可實現環保、能源與經濟的“三贏”,是值得兩岸大力推動的産業。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現行的很多産品都以“低碳”作為賣點,一些高端場所的開發商常常主動使用低碳建築材料以迎合消費者需求,低碳的理念也更容易吸引人。“雖然有些低碳建築材料比普通材料的製造成本高些,但是不少客戶仍然樂於選購。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低碳産品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大方向。
“低碳社區”也在近幾年悄然興起,它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最直接的受益者的就是低碳産品的生産商,直接將低碳産品設計在其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低碳經濟不僅是減排目標的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經濟健康增長的方式。將節能減排的壓力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無疑是一種一舉兩得的發展方式,當低碳與發展並行,其中的商機大增,市場潛力無限。
作為世界電器電子産品的第一生産和消費市場,大陸早在2010年就有統計表明,目前大陸市場已經開始進入家用電器報廢的高峰期,每年的理論報廢量逾5000萬台,報廢量年均增長20%。而臺灣從上世紀80年初對電子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有30年的經驗,在政策、法規、管理及技術方面與德國、瑞士等同具世界先進水準;臺灣電子産業發達、處理電子廢棄物的技術居世界前列。臺灣有技術,大陸有市場,兩岸在電子廢棄物與電子清潔生産技術的合作,相信也能覓到綠色商機。
兩岸光電産業迎來低碳時代新機遇
在呼籲可持續發展,倡導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的全球大背景下,大陸和臺灣的光電産業均迎來了大發展的最好時期。
曾經被譽為“光電王國”的臺灣,在前些年也面臨技術瓶頸。近幾年來,從節能燈到LED照明,臺灣照明行業走出了成功的轉型之路。而大陸,恰恰提供了有力的市場和投資地支撐。福建省雲霄縣就是抓住這樣的機遇,在短短幾年裏走出了具有特色的道路。雲霄縣坐擁200多家光電企業,在聚焦形成産業氛圍的同時,這裡卻一直苦於沒有大項目支撐。近年來,雲霄光電産業對接臺灣技術和資本的抓手就是招商、以商引商,而著眼點更是放在大項目、核心項目上。
“漢晶是大陸第一家落戶縣級城市的MOCVD生産企業,也是大陸第一家生産4寸藍光晶片的企業,主要從事外延及晶片研發、生産和銷售。它將填補福建省LED産業磊晶藍光核心技術的空白,也是雲霄目前引進投資最大的臺資光電項目,可帶動配套項目投資4500億元以上。”臺商、福建漢晶光電公司總經理汪培昇説,僅漢晶一個項目,全部投産後年産值就可達到270億元以上。
“一條生産線投資9000萬元,雲霄直接補助一半。”漢晶光電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這體現了雲霄光電産業“求龍若渴”的服務態度。隨著臺灣光電企業相繼涌入雲霄,通過與民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形成了濃厚的産業氛圍。2011年,雲霄光電産業通過借重臺灣技術和資金及時向LED轉型,又新增了112.5億元産值。成功的轉型,使雲霄光電在宏觀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逆市上揚。
兩岸由於自然資源、勞動力、技術、資金、市場和管理等方面存在差異,經濟上相互依賴和相互補充顯得十分重要。這種互補性,在兩岸光電産業分工與合作方面的特點尤為突出,已成為兩岸光電産業合作發展的基礎。
兩岸節能政策點亮臺灣LED的路燈商機
兩岸實施節能政策,2012年正式啟動路燈全面LED化標案、補助或擴大試點,為臺灣LED廠帶來照明新契機。
大陸LED路燈政策方面,不但從“10城萬盞”在2012年起擴大為“50城200萬盞”,且在3月20日組織而成的“2012年半導體照明産品財政補貼推廣項目”公開招標案的LED照明補貼,産品包括室內筒燈、射燈以及路燈。原本台灣LED廠難打入大陸LED路燈標案障礙,因為“兩岸LED産業搭橋會議”可望談定共通標準、測試,讓原本不得其門而入的臺商有機會加入。
在“兩岸LED産業搭橋會議”帶動下,兩岸LED試點計劃陸續展開。其中,第1階段LED路燈試點計劃,選在廈門、廣州兩城市展開。廈門總計淘汰1000盞LED路燈,第1期400多盞更換完畢;廣州則是在地鐵2號線,裝置1萬盞LED室內照明燈。兩岸官方期望可以深化合作關係,希望未來將推動第2階段合作,也就是從城市擴及到省份。臺灣晶電董事長李秉傑對此指出,這對臺灣LED廠商來説,在標準、測試上能與大陸共通,擴大的試點便成了進入這個市場的敲門磚。
素有“兩岸LED産業教父”稱號的臺灣億光電子公司董事長葉寅夫表示,臺灣LED發展起步早,産業供應鏈、技術和設計理念、管理效率等方面都很先進,而伴隨著大陸近年來對節能環保産業的扶持,LED産業發展迅猛,人力、市場日益成熟,“兩岸LED産業可以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走向世界。”
專家點評:兩岸環保産業合作多利用市場機制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易斌表示,兩岸綠色環保産業合作開始得很早,大陸現在比較有優勢的産業,一個是水務,另一個是大氣污染控制還有新興戰略産業,即節能和新能源。大陸在新技術運用、産品和工程品質方面存在缺點,而臺灣綠色環保企業,在和國際接軌包括投融資的管理模式,運作模式等方面值得大陸學習。
兩岸環保合作,特別是科技和産業合作這塊,大陸方面在法規、政策和制度上基本上沒有障礙,地方上也有很多優惠政策。現在兩岸環保合作不太接軌的可能就是市場準入和投融資的問題。這塊實際上不光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市場運作機制問題。因此兩岸聯合去開拓國際市場,一定是利用商業模式,才能取得更大收益。
專家點評:社科院臺研所經濟研究室主任朱磊
發展綠能産業對兩岸來説,是應對全球暖化、油價飆漲等不利因素的重要政策,而臺灣則制訂了綠色能源産業旭升方案:其一是能源光電雙雄,主要是太陽能光電和LED照明,希望把臺灣發展成全球前三大太陽電池生産基地、全球最大的LED光源和模組供應基地;其二是能源烽火輪,以風力發電、輕能、電動車等為主,希望使綠能産業成為臺灣的新興主導産業。
兩岸在技術、資金、人才方面具有互補優勢。大陸有豐富的再生能源和廣闊市場,而臺灣綠能産業則是島內六大新興産業之一,如兩岸綠能産業發展結合在一起,會有更大潛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