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臺商雜誌&網路

再見,MADE IN CHINA

2011-09-29 15:21     來源:臺商雜誌     編輯:程冉

  “電力短缺、勞力緊張、成本上升、匯率調整……大環境的快速巨變,讓我們措手不及。收手或歇業,就意味著打拼二三十年的巨大付出將付之東流,市場、人脈散失,管理團隊、技術工人也將拱手相讓。 “日前接受筆者專訪時,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劉璟芳的語氣稍顯凝重,同樣從事了多年製造業、正在謀求轉型的她,建議臺商”對投資第二産業尤其是用工多、能耗高的項目一定要謹慎,而發展具有一定技術優勢的研發項目、國際外包服務等第三産業則是不錯的選擇。”

  的確如此。就拿臺商製造業最頭痛的勞工成本來講,在7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十二五”規劃中,首次寫入“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率13%”。事實上,規劃中的數字是保守估計,今後有可能會接近甚至超過15%,這意味著最低工資有可能在5年內倍增。統計顯示,過去10年來,中國製造業工人的實際工資年增長近12%,2002年至2008年,中國製造業的實際時薪上漲了一倍。飆升的成本沿著産業鏈不斷傳導,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勢已被削弱,“被替代”現象開始蔓延,傳統代工企業優勢不再,外貿加工製造業訂單加速向外流失,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正走向終結。

  “孟加拉國人工成本只有600~700元人民幣,泰國勞工的月工資1200~1500元人民幣,廠房租金和其他水、電、氣等成本也較低。中國大陸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工人越來越少,接單量也逐漸減少,很多歐美訂單正在加快向東南亞、非洲轉移。”從事服裝加工出口貿易的上海臺商劉先生説。以跨國巨頭耐克公司最大的代工廠臺灣泰豐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2010財年越南代工廠所佔的比例上升為37%,首次超越中國34%的份額一躍成為“老大”。泰豐並宣佈未來將把重心放在大陸市場龐大的內需商機上,而越南産能佔比將增至55%以上。

  那些成本洼地,也並非都是水草豐美的天堂。今年以來一些臺商越南工廠罷工風潮愈演愈烈。6月,臺灣寶成集團遭遇投資越南以來最大規模罷工,共有9萬3000名勞工罷工,工廠幾近停産。儘管後來事態平息,但“越南通膨太快,導致政府規定的基本薪資遠遠跟不上生活所需”的矛盾依然潛藏勞資風險。

  出路在哪?臺商中小企業過去主要依靠低勞工成本、低價格和數量競爭,缺少全球式的品牌競爭力,一味壓縮成本不再是臺商製造業的未來發展之路,而價值創新——考慮投入更多的成本獲得更高的附加值才是明智之道。

  “臺商不只有代工、加工,還要創造世界品牌。但以臺灣2300萬人市場要做出世界品牌不易,因此鼓勵銷量達一定規模的臺商跨足對岸,先爭取中國馳名品牌,再進軍國際。”蕭萬長的一席話,是對獲得大陸最高等級“中國馳名商標”的12家臺商的褒獎,更是對已在大陸進行商標申請的15萬個臺商品牌的激勵——大陸有13億人的大BASE,在説“再見,MADE IN CHINA”的同時,一定別忘了喊出“你好, CHINA MARKET!”(許曉楠)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