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成CES展主旋律 廠商挖掘“商機”
當地時間1月6日,美國拉斯韋加斯,CES展會,觀眾體驗華為榮耀係列智能手機。圖/CFP
1月6日,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風向標的201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在美國拉斯韋加斯開幕,沉寂已久的硬件創業公司給人們帶來新驚喜。
售價6000美元的蘭博基尼手機、LG曲面屏手機、華為的智能手環、海信的100英寸電視機……號稱15個足球場大小的CES展館,被可穿戴設備、車聯網、3D打印等各式新奇硬件佔領。思科CEO錢伯斯稱,物聯網將帶來19萬億美元商機。資本被這一前景深深吸引,近兩年硬件創業企業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令人矚目的是,本屆CES上,四分之一的參展企業來自中國,數量達1200多家,其中來自深圳的廠商超400家。作為“全球硬件代工廠”的組成部分,無疑,中國企業看到了硬件復興的曙光,並努力地向“這個風口”靠攏。
“智能化”帶動硬件復興
就連已經成為“成熟產業”的手機和電視也在不斷超越硬件極限。
美國CES開始于1967年,迄今已有48年歷史。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和影響最廣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之一。每年都將吸引數千家公司和數十萬參觀者,並為未來一年科技行業的發展定下基調。
2014年CES展會的熱點是可穿戴計算設備,但卻流于“跟風”和“試驗”。在今年的CES上,各大廠商不約而同地在加快布局智能穿戴產品。
索尼推出全新的智能手表SmartWatch 3,阿爾卡特則展出首款智能手表產品。聯想也不落後,帶來旗下第一款智能穿戴設備——搭載一塊E-Ink屏幕的智能手環,看起來更像一塊傳統手表,既可以計步和監測睡眠,也能在屏幕上推送短信、微信等手機通知。
據CCS Insight預測,今年的智能手表和健身腕帶出貨量將超過5000萬。隨著產品在市場的逐步完善和三星、索尼、谷歌等眾多大廠商的參與,智能穿戴有望在2015年擺脫硬件堆疊的怪圈和產品設計的盲目性,步入市場主流。
此外,傳統的硬件產品也不斷創新。比如智能燈泡、可續航8個月的可穿戴手表、腦電波追蹤儀、打印餅幹的3D打印機、監測情緒的智能手表……
就連已經成為“成熟產業”的手機和電視也在不斷超越硬件極限。戴爾推出無邊框XPS超極本,聯想推首款64位英特爾處理器手機P90,LG展示劃痕可自愈的第二代曲面屏手機,三星發布量子點曲面電視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