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臺胞福州創業開麵館:一天賣出百碗牛肉麵
“最近十來年,大陸一些店舖雖然挂著臺灣的招牌,但是沒有臺灣味(道),應該由地道的臺灣人來開地道的臺灣小吃店。”有感於此,已經年近五十的臺胞翁文雄來到福州,開始他逐夢大陸的創業。
今年4月間,翁文雄在大陸的第一家牛肉麵館“熊飽包”在福州市倉山區的學生街上開業了。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這家牛肉麵館,只見食客進進出出。
“現在一天可以賣出100碗的牛肉麵。”翁文雄對這家剛開業不久的牛肉麵館信心滿滿。
眼前的翁文雄,帶著一副銀灰色框的眼鏡,個子不高,因雙腳患有腳疾,行動不方便,外出都是靠一輛三輪車。
在店中,翁文雄一邊忙活著,一邊和記者説著話。2010年,在家人和朋友的建議與支援下,他毅然放下在臺北的包子鋪生意,隻身來到福州考廚師證,拉開了他在大陸的創業之旅。
現在,翁文雄已經拿到大陸的國際中餐高級廚師證。他認為,進入大陸就要有讓大家認可的廚師水準,而廚師證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這也是為今後更好的發展做準備。
翁文雄選擇在福州創業,還有一段淵緣:那是到福州考廚師證期間,他遇見一位老大哥,對他幫助很大。“福州人情味很濃厚,我對福州印象非常好、非常深刻,所以我跟老大哥説我要在福州發展。”
而開牛肉麵館,則與很多大陸人熱衷於臺灣小吃脫離不開。“經過長達四年的市場調查,我發現包子的成本太貴了,而作為臺灣平民美食的牛肉麵成本相對是更低的,因此就選擇了牛肉麵。”
“我的舅舅沈泰山是臺灣知名人士郝柏村的主廚,牛肉麵技術就是從舅舅那兒偷學的。”翁文雄對牛肉麵製作技藝很感興趣,在2010年的臺灣牛肉麵比賽中還曾獲得一個獎牌。
不過,他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因為人員還沒培訓好,許多事情都由他親自動手。為了讓食客品嘗到最正宗的臺灣牛肉麵,翁文雄每天親自調製湯頭,淩晨三點就得將新鮮的牛大骨和蔬果放到鍋裏小火慢熬,整個湯頭的熬製過程要七個小時。
採訪中,他處處透露出一種不甘於現狀的衝勁,“來大陸發展,能夠讓我人生最後的生命期更有意義,所以要把握好最後的時間。”
對於麵館取名為“熊飽包”,翁文雄説,是因為他的媽媽靠賣包子養活六個孩子,這是他對母親的感恩,更是他的理想,讓每個人都能吃好、吃飽。
不管對於熟人,還是路人,他都十分客氣,他經常托朋友從臺灣寄來當地的特産,分給鄰居們品嘗。他常説,身邊的人都對他很好,所以他要做更好吃的牛肉麵。
隨著兩岸交流往來不斷密切,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到大陸來創業。雖然麵館剛開張不久,但是耳聞目睹大陸發展變化的翁文雄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他説,他要跟上前輩的腳步。“等福州的事業穩定發展了,就會去考慮其他地方的發展,讓更多人品嘗到正宗的臺灣小吃。”(蘭志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