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商情快遞

兩岸服務業合作潛力巨大 展會促進兩岸經貿

2014-01-02 09:24     來源:《經濟》     編輯:孟雅詩

  近年來,兩岸直接雙向“三通”全面實現,形成全方位交往格局,為深化兩岸産業合作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除了開拓市場以外,還可以提升研發設計和管理等能力。兩岸企業合作,有利於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開發全球市場。近日,《經濟》記者專訪了臺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吳政典,向其了解臺灣的投資環境和産業優勢等問題。

  《經濟》:隨著兩岸經貿交往的深入,很多大陸企業已到臺灣投資産業,請您向讀者簡單地介紹一下島內的投資環境。

  吳政典:臺灣實施自由化經濟政策已經很久了,所以投資環境非常簡單明瞭,遊戲規則非常清楚。目前兩岸之間已經達成了一些協議,比如ECFA協議、服務貿易協議,還有在談的貨品貿易協議,這一系列協議的目的就是希望排除不必要的制度障礙。雖然服務貿易協議在臺灣仍在討論之中,不過整個臺灣的投資環境基本上還是非常精細和透明的,不管是貨品貿易投資還是服務貿易投資都一樣。

  美國和日本最早去臺灣投資,他們利用臺灣的投資環境和人員素質得到了很好的回報。這些企業在臺灣投資第一筆資金以後,依靠初次投資的回報就能夠在當地發展分支機構,不需要母公司繼續注資。因為臺灣有良好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市場管理機制也基本完善、成熟,從根本上保障了投資者的最大利益。

  對於想到臺灣投資的大陸企業而言,雖然臺灣的市場容量非常小,但是有很多東西值得去做,包括技術、管理,尤其是産業。兩岸交流走到今天這個階段,除了貨品往來之外,投資、技術方面正在深化合作,這是目前雙方面臨的一個需求,只要兩岸企業通過深化合作,可以創造更多的雙贏契機。近年來,大陸企業發展很快,如果在發展過程中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實現優勢互補和産業融合,這對於大陸的産業結構調整以及臺灣企業開發大陸的內需市場都是有益處的。

  如今,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深入,大陸企業和臺灣廠商合作去開發世界市場,已成為可以去思考的方向,而且這個方向的擴充性比較高。所以説,臺灣的投資環境沒有問題,如果大陸企業方向抓對了,兩岸産業的合作空間將非常寬廣。

  《經濟》:您認為臺灣的哪些産業值得大陸企業投資和學習?

  吳政典:臺灣在全世界的IT産業領域一直表現很好,原因是有非常完整的電子零組件産業群聚。比如做一部手機,需要500多個零件,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為一個新産品去開發相關零件,就會增加人力和資金成本,如果有了發達的電子零組件産業那麼問題就簡單了,因此這些零組件産業才是臺灣的競爭優勢所在。

  現在臺灣有一個相當大的産業群聚集在廣東、江蘇等地。雖然大批的臺灣廠商在當地建立起了産業集群,但島內仍有很多沒有來大陸發展的廠商,他們是非常值得大陸企業去關注的。因為做好電子産品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才能做得小巧精緻、性能優良、經久耐用。

  除了電子産業以外,臺灣的服務業在品質上也相對好于大陸。如果大陸企業把島內服務業的優點帶到大陸,將會促進服務業的品質提升。比如養老服務是大陸很重要的産業方向,而臺灣很早就提供了這樣的服務,假如大陸企業有興趣投資這個産業,就可以和臺灣養老機構合作,將大陸的市場資源跟臺灣的管理經驗做一個嫁接,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模式,未來的潛力非常大。

  當前,北京的服務業品質在頂端做得非常不錯,但是頂端和低端之間的服務品質差距很大,頂端的服務收費昂貴,一般人負擔不起。而在臺北,人們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買到合理的服務,這種服務業的斷層值得大陸企業去開發。

  《經濟》:近年來,臺灣在大陸舉辦了很多展會,推介島內的經貿旅遊資源。在您看來,這些展會對促進兩岸經貿交往起到了哪些作用?

  吳政典:以大家比較熟悉的臺灣名品博覽會為例,從2009年9月的第一站南京開始,至今已成功舉辦26場,前來參觀的大陸消費者、批發商超過700萬人次,其中天津的4天展會就達到了50多萬人次,這是兩岸之間非常有效的經貿交流活動平臺。我聽大陸的朋友説,到名品博覽會就好像到了臺灣一樣,參展的名品涵蓋面非常廣,全部商品、服務和演藝都是從臺灣來的,原汁原味的臺灣風情。

  我們通過舉辦展會搭建了臺商和各地政府之間的聯繫,從而促進了臺商在各地的投資。因此,無論是在經濟層面還是文化層面,展會活動都是兩岸人民交流感情的重要平臺。當然除了展會平臺,臺灣每年都還有很多醫療服務從業者、會展服務人員前來大陸進行行業交流。總而言之,臺灣和大陸之間已經沒有任何交流障礙,可以全面地深入交流,臺灣和大陸的很多中小企業可以用螞蟻雄兵的方式讓合作擴展得更大。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