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對渡文化節 兩岸共慶端午
中新社石獅6月6日電 (孫虹 蘇巧鳳)正值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也就是閩南人俗稱的“五月節”,第五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6日上午在福建石獅蚶江鎮後垵澳古渡頭開幕。逾十萬石獅民眾與遠道而來的臺灣同胞一起,用“海上潑水”等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共慶端午,交融情誼。
“眾所周知,閩臺對渡的文化習俗已延續了數百年。今天,歷史悠久的閩臺對渡重現輝煌。”臺灣新黨秘書長吳成典表示,其中的“海上潑水”是大陸乃至全世界僅有的海上潑水民俗活動,堪稱一絕。
樹立在蚶江海防官署遺址上的《對渡碑》記載著:“蚶江為泉州總口,與臺灣之鹿仔港對渡……大小商漁,往來利涉,其視鹿仔港,直戶庭耳”。吳成典稱,“閩臺的這種‘戶’與‘庭’的關係,就是自家人的關係,一家人的關係。我真誠希望兩岸人民充分利用文化交流平臺,加強互動,增進情誼,為保護和弘揚閩臺傳統文化,拓展兩岸文化合作空間做出新的貢獻。”
開幕式上,由石獅本土演員與臺灣華岡藝術學校聯合演出的大型民俗表演亮點頻現。民間祭祀王爺船——“金再興”號神船出巡,兩岸同胞共同祈福。沉寂了30多年的獨角戲“公背婆”以及民間舞蹈“公婆戲”、“跳鼓”,閩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矮子摔跤,重現舞臺,臺灣原住民帶來的舞蹈等節目更豐富了活動的內容。
別開生面的“海上潑水”把整場活動推向高潮,人們乘上小船,拿著戽鬥、水桶盛水潑向對方船上的人,互相嬉戲,以此驅邪消災、祈求吉祥、海上安寧。此外,妙趣橫生的“海上捉鴨”,緊張刺激的兩岸龍舟賽,民俗踩街、兩岸燈謎聯猜、攻炮城、公背婆趣味比賽、包粽子比賽、“相約端午·經典重現”文藝晚會、閩臺對渡文化(文化創意產業)講座,還有兩岸民俗攝影大賽、蚶江鹿港對渡譜牒文獻展、啤酒節等15項異彩紛呈的兩岸交流活動,也輪番上陣。
自2007年起連續舉辦四屆的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先後被列為國臺辦對臺交流重點項目、文化部對臺文化交流重點項目、中央文明辦“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和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今年更榮膺“中國最具地方特色民俗節慶”的稱號。今年,臺灣中華電視臺(簡稱“華視”)與泉州電視臺首次合作對閩臺對渡文化節進行海上直播,讓更多兩岸民眾欣賞到這場文化盛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