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原味西安 賞古城與現代之城
原味西安 之 原味城
西安城恐怕是最有資格叫“城”的,四面墻保存完好,規整 地圈出一個“城”,四邊城門人來人往,晨鐘暮鼓按時響起,和幾百年前沒什麼分別,原汁原味的古城和現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嚴絲合縫。
書院門得名于這條街上的明、清兩代陜西最高學府—關中 書院。沾書院的光,如今這條街上賣的也多與文化有關。清晨,從南門外走來,就被這裡的樂聲吸引,早出攤的主人沒有生意, 獨自吹塤解悶。這種陶土燒制身上有孔的塤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西安人賈平凹寫《廢都》時,據説為尋靈感,夜晚登城吹塤, 蒼涼淒美的塤聲順著城墻四外飄散,讓每個西安人心中一動。除了塤,玉石筆墨等也是這條街上最多經營的,攤主很隨意地龍飛 鳳舞畫上一張,或是不假思索地寫滿一張宣紙,是他們閒來常做 的事。
書院門盡頭向右一拐,賣字帖、拓片和各種古玩的店舖多了 起來,這裡一直下去就是著名的碑林。西安朋友説,到陜西可以不去兵馬俑,但是一定要來碑林。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中國歷代書法大師作品,盡收於此。在每塊冰冷的石碑前,雖然對著字裏行間的奧妙用心觀察體驗,但還是不得要領, 很難有耐心看完,即使聽講解,也摸不清其中的奧妙。每天對著電腦敲四方字,感覺不到書法的高深也算正常。倒是那些寫字攤 主的古風盎然,在眼前顯得那麼真切。
碑林外就是城墻,感受古城,沒什麼比上城走一圈更貼切的 了,高高地站在城墻上,邊走邊四下張望,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威風,容易讓人陶醉其間。如今腳下的這只是明代的城墻,全長不過十幾公里,只有唐朝時的九分之一,就這,走上一圈也要多半天的時間,唐朝之盛,讓人難以想像。
從鼓樓附近下了城。城門口的市井氣息又把人帶回到現實。 抖空竹的、吹糖人的、捏面人的,這些兒時的景象再一次出現在眼前。捏面人的老人面前的箱子上插著不少“作品”,從傳統的 孫悟空到最流行的福娃形象都有。一個調皮的孩子讓老人給捏個機器貓,還不忘囑咐:捏像點。老人眼都不抬地説:都捏了20 年了還能不像。手中沒兩下工夫,一個活靈活現、笑容可掬地機器貓誕生了,那副舉重若輕,只讓人想到“身懷絕技“四個字。
穿過鼓樓的北院門是西安市的回民聚居區,這裡除了鱗次櫛比的食肆,還有個隱于化覺巷深處的寺院—東大寺,這座可以追溯到唐朝的寺院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每到朝拜時候,戴白色小帽的穆斯林有秩序地走進來,進行一天五次的祈禱。墻外是幽靜的幾條巷子,每條巷子頭頂都用帆布遮 擋,行走其間,很容易讓人想到當年阿拉伯人遠赴長安的情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