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美食娛樂

臺灣影片各大影展大放異彩

2010-12-07 09:08     來源:中新網     編輯:張蕾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獲得臺北市文化局電影製作補助,包括《朱麗葉》、《當愛來的時候》、《艋舺》等3大臺灣影片,近來在海外各大影展邀約不斷,堪稱臺灣之光,而在臺灣主辦的金馬獎、亞太影展同樣是大放異彩,勇奪許多獎項,這讓當初《慧眼識英雄》的文化局也沾光,感到與有榮焉。

  為介紹臺北城市多元意象,鼓勵電影産業發展,臺北市文化局每年平均約有2千萬元(新台幣,下同)以上的預算,找來臺灣影界具聲望的專家和學者組成評審小組,依據影片企劃案的創意性、國際發行,以及行銷能力等,分別給予100萬至數百萬不等的補助經費。

  目前正在院線上映的《朱麗葉》,突破傳統《一位導演,説一個故事》的劇情片慣例,而是找來三個導演,打造三段式的愛情小品。文化局表示,本片是導演李安、李崗臺灣電影《推手計劃》首部推出的劇情長片,計劃用意是為助新銳導演一臂之力,讓他們可以繼續在電影創作之路上邁進。

  而《朱麗葉》三段式電影融合多元類型,展現臺北都會色彩,獲得文化局2010年度第2期200萬元電影補助經費。在三段式中的《該死的朱麗葉》中,文化局特別協助劇組找來“國光號”行駛在臺北市舟山路(現為臺大校區),頓時串起不同世代的回憶。

  另外同片中,男女主角首度相遇的場景《日星鑄字行》,文化局表示,雖然真有其《行》,但劇組在時代考證上,可是下足功夫,來配合劇情所描述的戒嚴時代氛圍。

  而風光拿下金馬獎多項大獎的《當愛來的時候》,生動寫實的鄉土劇情,獲得文化局2009年度第2期300萬元的補助。看過本片的觀眾,一定對於片中人潮川流不息的《阿莎力熱炒店》,留下深刻印象,而這就是在臺北市西寧市場取景。不過文化局透露,原本可沒有這間《熱炒店》,是經文化局協助劇組,將西寧市場中原本荒廢的閒置空間,經過巧思、重新整修一番後,所搭設出來的場景。

  今年最叫好又叫座的,非《艋舺》莫屬。繼獲得金馬獎的多項大獎殊榮,昨日又有亞太影展技術獎的錦上添花,可説裏子、面子雙贏。《艋舺》獲得文化局2009年第2期400萬的補助,原因就是片中展現萬華早期的歷史景觀與風貌,成功推廣臺北的國際形象。

  文化局表示,因為《艋舺》紅透半邊天的萬華區剝皮寮老街場景,是城市行銷結合電影的成功範例;另外華西街夜市、龍山寺等場景,呈現80年代艋舺的人文與歷史風情,也讓新世代的年輕人,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萬華》。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