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生活手冊

四種方法智鬥“饑餓感”保持身材

2014-04-22 14:50     來源:環球網     編輯:馬迪

俄媒盤點四類方法 教你智鬥“饑餓感”保持身材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即吃過飯後,仍會感到饑餓,因而繼續進食以滿足對美食的欲望。專家指出,出現這一現象其實是身體的激素在“作怪”。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就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析,提醒我們注意四項因素,教你智鬥“饑餓感”。

  1,瘦素

  瘦素由脂肪細胞產生,能夠快速進入到血液循環係統中。如果我們的身體處于正常狀態,當我們吃飽時,瘦素會發出“停止”的信號。但如果體內脂肪較多,大腦就會“忽略”飽腹信號。為改善這一狀況,可以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搖擺腿、手或者深蹲等。

  2,生長激素釋放踽

  該物質作為瘦素的類似物,也被稱為“食欲素”。血液中生長激素釋放踽水平與瘦素含量成正比。每天的鍛煉運動、好的睡眠以及攝取足夠量的蛋白質都有助于生長激素釋放踽水平保持正常狀態。因此,如果感到饑餓,可以食用100至150克的熟瘦肉或者等量豆類制品,但不能吃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它們會激起“食欲激素”的過多產生。

  3,皮質醇

  它是由身體或心理壓力所產生的應激激素,能夠導致能量激增並且興奮,並同時會對含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產生食欲。簡單的說,我們會想吃糖或餅幹。為了控制皮質醇的水平,我們只需要放松。比如冥想、做瑜伽或聽舒緩的音樂。

  4,雌性激素

  它屬于性激素,在血液循環係統中有助于降低機體中的血清素同時增加皮質醇的含量。雌性激素過多會使人們產生比平常更加強烈的饑餓感,渴望油膩、辛辣和甜膩的食物。對此,柏林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有規律的性生活(每周2次或更多)的人很少出現飲食失調或肥胖的現象。(實習編譯:蒲幸子 審稿:翟潞曼)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