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愛臺灣太少 “茶王”李瑞河的兩岸“茶心”
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亞太經合會的會議桌上,擺放著大會指定的唯一紀念品--天福813茶王。1000盒中國茶葉分贈給了18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與政要。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本著以茶會友的傳統,把中國茶推上了國際舞臺並使之挺立於世界飲料王國之中。
李瑞河出生於臺灣南投名間鄉的一個淳樸的茶農之家,四代植茶。其先祖從大陸渡海去臺,艱辛創業。至父輩,家中拮據,其父變賣茶園,開設了“銘峰茶行”,從此奠定了李瑞河與茶葉一生解不開的緣。幼年時,在首歌這麼唱:“唐山(大陸)過臺灣,心肝結成團”,他不解其意,只隨意地唱。直到1988年,他冒險(兩岸尚未解禁)考察了大陸的茶葉市場,1993年來到故園熱土發展自己的茶葉事業以後,才慢慢領悟了幼時兒歌的深刻含義,也真正體會到先輩赴臺的艱辛與兄弟隔海相望半個世紀的苦楚。
茶是古老的産業,源起神農,普及于唐,在現代卻一度成為夕陽産業。茶農、茶商大多虧本。在談到李瑞河對茶葉為何情有獨鍾時,他劍眉一挑,感慨道:“茶為中國國飲,前些年大陸片片茶園荒廢或被砍掉,叫人心痛,而中國茶道傳入日本,卻被奉為國寶,視為最上等禮儀來招待貴賓。花甲之年回到大陸,就是想弘揚茶文化,提升茶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價值,這也是歷史與社會責任感使然。”説起茶來,李瑞河神采飛揚。他在美國的住宅裏有塊巨石,上雕有“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一日無茶”的字樣。相傳,乾隆皇帝85歲退位前夕,一老臣惋嘆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呀!”乾隆聽後哈哈大笑道:“君不可一日無茶喲。”茶文化經過世代的發展,已由古時飲用其解毒、防寒、提神、健體等作用演化為一種修身養性的高雅的文化行為。浙江農業大學莊晚芳教授將中國茶道概括為“廉、美、和、敬”四字,而李瑞河先生則認為:“品茗須清敬怡真”。清者,清潔、清廉;敬者,乃是對人尊敬,對已謹慎;怡也、樂也;真者,真理之真、真知之真。求飲茶的真諦,止于至善。
如今,李瑞河賦予了茶葉新的文化內涵。他在“天福茶莊”建了一座“思根亭”,使之與金浦池上連心橋渾然一體,以表達其不忘根在大陸之意。茶葉如同人,同祖同根。李瑞河在給國家領導人的一封信中真誠地寫道:一國兩制已在香港、澳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深信祖國完全統一的那一天一定會到來,這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心願。對共産黨、對大陸的了解,我的認識是有過程的,到大陸投資辦企業幾年來,我才真正認識到,共産黨確實偉大,逐步實行了改革開放,執政50年來經濟增長很快,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我在臺灣、美國、加拿大都有産業和投資,但我最後將産業發展重心選擇在大陸,我要在大陸建一個中國最大的茶博物館,以弘揚中華民族茶文化,以茶會友,為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懷抱,我願付出畢生的精力甚至生命。
李瑞河如是想,如是説,也如是做。在福建漳州市漳浦縣盤陀工業區,324國道線旁,沿線長達250米皆為天福系列建築,有天福茶莊、天仁食品廠、天福加油站等,襯于青山白雲之下,空曠潔凈。茶莊門口一重約13噸的世界最大茶壺,水長流,福長在,渾厚古樸,堪為一絕。莊內有金浦池碧水盪漾,池上連心橋如臥龍蜿蜒,一天24小時為過往遊客免費奉茶的良心亭與思根亭彼此輝映,有山有坡,坪草如毯,雕字巨石星羅棋佈,點綴其間,還有小梁山瀑布,隧洞等景點,小橋流水,曲徑通幽,讓過往遊客如入世外桃源,也營造出了濃郁的茶文化氛圍。而位於福州北邊25公里處的優山茶場則提供了“自産、自製、自銷”的原料保障。優山茶場是天福集團一個大型茶葉生産基地,面積1500畝,海拔高約1000余米。春日裏,行行茶樹繞山而種,綠意蔓延,因地勢特殊,長于雲霧之中,無污染公害,茶葉嫩潤清爽,在經過採摘、拼配、包裝等20多道精細工序後,再轉運、出口、行銷國內國際市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