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各地臺商

臺商江永雄:紮根大陸要有“四本”

2011-08-22 16:04     來源:人民網     編輯:程冉

  皇冠企業集團董事長江永雄(記者 鄧志慧 攝)

  他出生在美麗的寶島臺灣,一個箱包製造世家。25歲時,年輕有闖勁兒的他承載著父輩的期望,把皇冠世家帶到了大陸。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皇冠已經成為箱包界一個顯赫的品牌,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2010年,他又親手在北京的前門大街打造了一條名為“臺灣映像”的文化商務區,為大陸民眾全方位展現寶島臺灣的特色文化。他的名字叫江永雄。

  八月北京的一個尋常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前門大街的“臺灣映像”,採訪了現任北京臺資企業協會副理事長的江永雄先生,聽他分享在大陸24年來打拼的點滴。

  曾經是個不折不扣的“倒楣蛋”

  24年前,一次江家家族會議上,江永雄高舉的雙手顯得有些孤單,他是唯一一個反對到大陸拓展業務的成員。他的反對沒被接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家族成員竟達成另一個協議,由江永雄負責皇冠箱包在大陸的業務。

  “因為我們從小在臺灣受的教育,對大陸心存比較多的戒心,所以我當時是反對的。無奈我們整個家族最後的決定是大家都沒意見,只有我反對,所以反對的來,我就被派到大陸來了。”談起初來大陸時的情景,江永雄笑著坦言內心經歷了很大的波動。

  當時的大陸剛剛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相對落後。江永雄雖然選擇了當時較早開發的廣東開設工廠,卻也經歷了很多艱難。除了硬體設施的不完備之外,還包括巨大的文化差距和對事物認知的落差。

  “當時的水電非常缺乏,我記得我們當時都還要自己買發電機發電,政府供電的情況不太穩定,可能一下子就突然斷電。”有時候看著廠裏忽明忽暗的燈光,從小生活優越的江永雄不禁落淚,“那時候我才25歲,一個人被派來大陸,真覺得自己是個‘倒楣蛋’。”回憶起那段艱辛的往事,江永雄説:“在大陸生活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很多情況跟之前在臺灣聽到的宣傳有差距。走到今天,我慶倖當時長輩做的決定,讓我能在這裡有這樣的發展。”

  大陸的發展像蓋摩天大樓

  1987年,江永雄來到大陸,至今已經有24年。江永雄常説自己經歷了“三分之二的改革開放”:“87年那個時候,大陸還不是非常的開放,最初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很落後、很貧窮的地方。到現在為止,我親身經歷24年大陸整個的變化,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

  在江永雄看來,大陸的變化用言語很難形容,幾乎天天有變化,天天有翻新。“我經常講,其實大陸的發展有點像蓋摩天大樓一樣,摩天大樓就是一開始會把工地先圍起來,先挖地基,所以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它只是圍起來而已。可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怎麼一下子蓋到二樓了,一下子蓋到十樓,一下子蓋到二十樓。很快的時間一棟大樓就完成了,但是前面那段時間是看不見的。這就是我對大陸經濟發展的看法。”

  整合力量,打造“微縮臺灣”

  從皇冠箱包到臺灣映像街,從製造業直接跨足百貨業,在外人看來是一次不小的轉變,談及這種嘗試,江永雄卻認為來自巧合和天意。

  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了很多像皇冠這樣品牌的外銷之路。同時,很多國際知名品牌也瞅準時機,大規模進入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在百貨公司,原來我們的産品都擺在一樓,LV來了,我們就要搬到二樓,香奈兒我們就要搬到三樓,Burberry來了我們就要搬到四樓……一樓一樓往上搬,搬到八樓,再沒有樓我們就跳樓。”就這樣,江永雄等一些商家被逼到了困境。“後來我們覺得不對,再這樣下去的話,可能連我們這些品牌的生存都有很大困難。所以,我們想到去整合一個臺灣概念的東西。”恰逢當時北京的崇文區政府準備重修臺灣會館,江永雄發現了在這裡整合“微縮臺灣”的契機,於是在各方努力下,一條集文化、商務、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臺灣映像街”應運而生。

  “有朋友來問我,説江董,你這跨度也太大了,怎麼會從製造業直接跨足到零售業?我就跟他講了一句很好玩的話:不會打麻將的人第一次都會贏。”江永雄説,他既不懂餐飲也不懂零售,可他就是按照他的方式和想法進軍完全陌生的行當。“我是做製造業起家的,製造業的重點就是重視細節,我們非常非常地重視細節,比如説洗手間幹不乾淨,餐廳的衛生有沒有做好,人員有沒有按照標準流程來操作……這些其實跟所謂的零售業也有相通的地方。”江永雄認為,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反而容易打贏牌,臺灣映像街經營至今小有成效,應該也是他的運氣。

  臺商紮根大陸要有“四本”

  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愈加頻繁,越來越多的臺商選擇進軍大陸市場。作為早期到大陸發展的臺商之一,江永雄也有一些建議給這些後來者。

  江永雄認為,臺商要想紮根大陸一定要有“四本”,叫做本錢、本事、本人、本家。首先,要有足夠的本錢。如果想要拿一點點錢來大陸創業,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第二,要有本事。如果在臺灣混不下去才想來大陸,來不及了,不如把那些錢留著養老。沒有本事,就沒有競爭力。第三,本人。不能説派一個人來就可以幫你做這個事業,在大陸如果沒有本人,那絕對做不到。最後一個,也是很重要的,叫做“本家”。你不能一個人自己到大陸來,你要攜家帶眷,全家到大陸來定居,你要真的本地化、在地化,你才有可能在大陸生存。

  談到這裡,江永雄深有感觸:“現在大陸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雖然臺灣可能還有一些文化創意、服務、理念上面的優勢,但是如果你沒有把這‘四本’帶來,臺商在大陸也很‘難混’。”

  臺商提高競爭力要仔細審視、依靠集體

  面對大陸市場越來越激烈和殘酷的競爭,臺商應該如何提高競爭力呢?

  江永雄認為,首先要審視。“臺商在進軍大陸前一定要仔細審視自己適不適合這個環境。大陸是一個很大也很專業的市場,如果來這裡什麼都想做,可能就會抓不到焦點。”臺商必須有一個非常中心、非常在行的工作,同時還應考慮這個工作是否適合在大陸生存,仔細審視自己有沒有這樣的能力和本事,再決定是不是要來大陸發展。

  第二個就是團結的力量,集體的力量。江永雄説:“就好比我們的‘臺灣映像’一樣,我們是把所有好的東西全部整合在一起,讓它發揮出優勢。如果把這七八十種食品遍佈在北京的任何一個角落,它都未必能夠收到好的成效。所以,要有很強的專業來單打獨鬥,否則你必須要靠集體的力量,然後發揮出個人的優勢。”(記者 方曄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