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的李登輝日前在臺北發表了新書《新 臺灣的主張》,相較其近期的一系列錯亂言行,該書毫不掩飾、變本加厲,是一份徹頭徹尾的媚日、“臺獨”自供狀。
這個“臺獨”老政客在書中究竟都説了什麼?歷史的真相又是什麼?新華社駐臺記者特梳理了該書的主要謬論,查閱相關史料,並獨家專訪了臺灣史專家、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教授,請他一一進行辯駁。
奴顏婢膝的“日本情結”
對自己的日本名“岩裏政男”唸唸不忘的李登輝,在書中大談“日本精神”:
——日本精神代表“勇氣”、“誠實”、“勤勉”、“奉公”、“自我犧牲”、“責任感”、“守法”及“清潔”的精神,這是臺灣人在接受日本統治時學到的,也是日本戰敗後在從中國大陸過來的中國人身上看不到的,臺灣人引以為傲的精神。
——臺灣人必須藉由重溫“日本精神”,脫離中華思想的束縛。
——日本是唯一能夠成為亞洲領袖的國家,是臺灣應該學習的偉大兄長。
對此,戚嘉林指出,奉公、守法、誠實等等,是包括中華文明在內任何文明都強調和弘揚的,“中國精神也有,美國精神也有啊,怎麼變成日本精神了!”
再者,李登輝美化“日本精神”,為什麼不提日本軍隊在二戰中對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亞洲人民犯下的種種暴行,請問南京大屠殺、“三光政策”、強徵“慰安婦”等等,體現了什麼“日本精神”?!
對於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李登輝在書中更是連聲叫好:
——2014年7月,日本內閣開會決定,允許集體自衛權的行使。……如此一來,中國在釣魚臺列嶼、南海問題上,將無法再貿然行動,安倍的決定相當有助於東亞安定,也會給臺灣帶來良好的影響。
——安倍首相決定允許集體自衛權的落實,就是邁向安倍政權最終的目標“修憲”(特別是修正第九條)的第一步。日本邁向獨立自主,也有助於亞洲地區的和平與安定。
對此,戚嘉林指出,其一,李登輝先前就有“日本祖國論”,他當然是服從日本利益的,支援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是他有什麼資格代表亞洲?其二,一直阻撓兩岸關係發展的李登輝凡事“反中”,有此言論並不奇怪。
顛倒黑白的臺灣史觀
先前就妄言“臺灣人應該感謝日本人統治”的李登輝,在書中擇惡固執:
——對於這50年,我們應該如何評價?只要一句話,就是日本讓臺灣完成近代化。
——到了1940年代,臺灣糖業的生産量超過國內消費量,成長到幾乎生産過剩的地步,臺灣因而以砂糖産地享譽世界。
——他(注:指八田與一,日據時期主持修建嘉南大圳)在臺灣建設水庫及灌溉用的水路,讓貧瘠的土地變成穀倉,對臺灣人來説他是大恩人。
對此,戚嘉林指出,日本殖民統治者在臺灣發展制糖産業,以行政命令介入,用極低的價格收購臺灣農民種植的甘蔗,“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壓榨”。資料記載,日本人當時在臺灣的前五大糖廠一年的凈利潤,就超過嘉南大圳十年建設的投資。“如此高額的純利從哪來?就是殘酷壓榨臺灣人民!”連1927年曾到臺灣考察數月的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都曾提出,日本來臺大糖業商社施行全面壟斷、剝削壓榨,造成臺灣蔗農遭殃。
至於八田與一的所謂“貢獻”,戚嘉林説,這些水利工程建成後,日本殖民當局對臺灣人民的壓榨更加殘酷。日本人自己的統計顯示,50年間臺灣人平均稻米消費量下降超過三成,而甘薯類的消費量反倒上升。“我們臺灣人生産的好東西都被運到日本本土,日本人受益了,我們自己卻吃不到米,甚至吃不飽。”
“李登輝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他日文又好,怎麼可能不了解真相,但不講,根本就是刻意要顛倒歷史!”他説。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