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朱雲漢:對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十分憂慮

2015-05-27 15: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報道,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25日出席“變動中的兩岸新局─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表示,兩岸關係面臨外部與內部的不利變化;未來15到20年是美中關係最不穩定的時刻,而臺灣內部的年輕人因政治意識強烈而固守,對於大陸提供的新經濟機會也無共識接受,這是臺灣未來領導人要面臨的難局,因此他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走向非常憂慮。

  這場研討會由臺北論壇基金會與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合辦,在臺北文創6樓會議室舉行。主持人為馬當局時期前“國安會秘書長”、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銘傳大學主任秘書樊中原。前民進黨主席、新興民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許信良、中國國民黨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高孔廉、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等與會,發表演説。

  朱雲漢説,兩岸關係從馬當局上臺後,至少在第一任有一段相對平順的時間,當時一方面是對陳水扁、李登輝的修正,因為當時臺灣跟中國大陸越來越脫離,所以馬英九第一任的時候開啟了全面三通,經貿正常化,反映臺灣社會主流意見期待,所以有相對多數,以及國際上的支援,樂見兩岸關係走向穩定、可對話的發展和平基礎,讓美國較安心,兩岸關係不會在整個東亞戰略裏面變成不可控制的風險。

  他説,馬英九第一任時周邊緊張對抗氛圍還不明顯,但接下來外部環境、內部變化可能會成為不利的新常態,不只是短期的趨勢,是他非常擔心的。朱雲漢説,他幾乎可以確定未來15到20年,是中美關係最不穩定的時期,因為美國過去穩坐領導者寶座,對於中國這快速興起的國家,要如何回應?

  朱雲漢表示,中國過去融入全球經濟整合,參與國際多邊合作機制,都還是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之下,在美國主導的戰後金融體系中,美元是唯一貨幣,美國作為東亞唯一擔保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現在中國綜合國力已經跟美國並駕齊驅,雖然在國防、部分科技領域仍明顯佔優勢,但大陸已經不可能維持以前韜光養晦階段,大陸現在有能力重塑區域政治經濟全局。

  朱雲漢説,面對全球政治經濟,中國提出兩個大動作,一個是一帶一路、另一是亞投行,會絕對改變美國過去主導的全球經濟格局,美國在戰略上會強化對中國大陸的牽制與圍堵,例如美國在南海的動作,不會到此為止,東亞周邊國家將被迫選邊,美國在磨合接納中國作為東亞最強的領導者過程中,臺灣常常會變成可交換的籌碼,所以臺灣會處在非常困難的處境。

  朱雲漢指出,在亞投行的問題上,臺灣也非常的小心謹慎,因為中國已有能力去參與多邊格局我們應該怎麼自處?未來臺灣會經常碰到,中國大陸帶領新興市場國家另起爐灶,設立平行于戰後由西方國家主導的機制,所以未來臺灣的決策者會遇到非常困難的局面。

  他指出,過去7年兩岸關係進展,有互信的基礎,臺灣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也符合大陸的期待,臺灣的“各表”是依自己的“憲法”或法律框架裏面來表述。不過,“憲法”中本來具有一中的原則,支援基礎非常薄弱,而且快速消失中,可説完全不接地氣,在兩岸政治基礎上如此重要的法律文件,卻連臺灣的年輕人都無法理解,甚至沒辦法接受。因此他很擔心,臺灣民族主義跟中國民族主義的碰撞,摩擦會越來越大。

  他説,他常常看大陸的網站,臺灣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在中美之間常扮演曖昧,甚至扯中國後腿角色,那種對臺灣不滿的情緒在中國大陸網站間上升非常快,出現對大陸兩岸讓利,甚至反對和平發展作為對臺政策的主軸的觀點,他都看到很多。

  另外,臺灣內部也産生一種社會分化,年輕人一種是政治意識很強,心態固守臺灣,追求某種小確幸;另一種在大陸或各種海外職場上尋找機會,後者對政治越來越沒興趣,這都會影響到未來兩岸關係,造成兩岸經濟關係也在新的階段,兩岸國際分工位置不可能維持,臺商在大陸面臨産業升級問題,中國大陸也在産業鏈整合,過去臺灣接單,大陸生産的需求將持續下降,都會移到中國沿海。

  朱雲漢説,中國大陸有提供新的機會,但臺灣內部沒有共識要接受,例如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要在臺灣投資,其他國家求之不得,印度總理到上海去就是希望馬雲來投資,臺灣政府卻反對馬雲來。去年變成一個資本進出口地區,臺灣內部沒有這樣一個共識去掌握這個機會,新的機遇,卻未必有機會去參加,舊的已經走到盡頭,這些都是他擔心的,不管下一個領導人是誰,都會面臨一盤難下的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